面瘫患者存在面部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面部表情和社会交流,这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多数治疗不得当,影响一生。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面部训练方法,让面瘫患者平时按要求多加运动练习,尽量快速康复,并预防面瘫后遗症的发生
通用取穴
揉太阳50次(见图1),揉四白次(见图2),按揉牙关次(见图3),揉口角次(见图4),揉迎香次(见图5),拿风池10次(见图6),揉、擦患侧面瘫局部各50次(见图7)。
揉太阳 部位在眉梢后凹陷处,属面状穴。用两手托患儿头部,再用两手中指或大拇指螺纹面,按于穴位上回环运之,称运太阳(向前运为补,向后运为泻)。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太阳。揉太阳有开窍,安神,明目,止痛的作用。
揉四白 部位在目正视,瞳孔直下,至眼眶下缘凹陷中,属点状穴。用拇指端揉,称揉四白。揉四白有疏风止痛,通经明目的作用。
按揉牙关 部位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属点状穴。用双手拇指或中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按揉牙关。按揉牙关有通络、开窍、止痉的作用。
揉口角 口角位于口腔两侧,上下唇交汇处。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揉,称揉口角。揉口角有疏通经络、止痉的作用。
揉迎香 部位在两鼻孔下外侧,属点状穴。用示、中二指端分别按于两鼻孔外下方并揉之,称揉迎香,又称黄蜂入洞。揉迎香有发汗解表、通鼻窍的作用。
拿风池 部位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督脉)处,属点状穴。用拇指与示、中指相对用力拿此处肌肉大筋,称拿风池。拿风池有疏风明目、通经止痛的作用。
还有一种自我按摩要点,相互结合,效果更好:
经穴与经外奇穴:颧髎、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大迎、白会、翳风、风池、桥弓、牵正、安眠、夹承浆。
头穴:通顶区、通顶旁区、运动区、强壮区。
面穴:首面穴、胃穴、肝穴、脾穴图。
耳穴:眼、面颊、口。
1、点揉颊车、地仓、人中各次,力度偏重,产生强烈胀痛感为宜。
2、点揉或拿捏翳风、风池各10~20次,以局部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宜。
3、按揉颧髎、四白、大迎、下关、百会、夹承浆、牵正、安眠各次
4、按揉首面穴、肝穴、胃穴、脾穴各次,力度轻重兼施.
5、拇指桡侧缘直推运动区、通顶区、通顶旁区、强壮区各次。
6、用拇指螺纹面向下直推桥弓,先左后右,每侧10次。
7、从印堂开始,以拇、食指相对提捏,自内向外,自下而上数遍。
8、提捏眼周组织,主要是患侧眼周、沿眼睑上下提捏,反复数遍。
9、棒揉耳部眼、面颊各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90次,力度轻柔缓和。
10、棒推耳部口、额各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90次,力度轻柔。
11、三指拿捏耳垂部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90次,力度适中。
12、双手搓热后搓擦面部2分钟,频率为每分钟90次,力度适中。
注意事项
坚持用力 推拿期间宜用力,坚持下去,越多越好。
适当锻炼 增强体质。经常鼓腮,锻炼面肌。
自我按摩 年龄小的患儿,需家长帮助.其它则可自我按摩,以提高疗效及持续性及经常性。
特别提醒,得了面瘫,贴对膏贴,或者正确的自我按摩加针灸理疗很重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