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L最近遇到了一道难题。
L是一位雷厉风行的职场女性,某互联网大厂的策划总监,工作十分出色,深受老板的赏识。后来她怀孕了,但作为一个工作狂,她一直工作到生产前。
原计划趁着生孩子的产假调节一下节奏,可人还没走两个月,要好的同事就悄悄告诉她,人事已经发布了新的招聘需求,就是她所在的岗位。这不摆明了要将她取而代之?祸不单行,L的竞争对手上星期刚拿下一个项目,下个月有望升职······
这让L十分焦虑,想要立马飞回岗位用实力赢得职场竞争。但看着怀里嗷嗷待哺的孩子,他还那么小,那么软,那么需要妈妈的保护和照顾。另一方面,剖腹产后的身体,也让L的精力大不如前,加上孩子夜奶天天睡眠不足,L只是想了想,又按捺住了自己一时骚动的心······
为了不被职场淘汰,真的要放弃产假,提前回去工作吗?
事实上,这样做的名人新手妈妈不在少数。
雅虎高管玛丽莎·梅耶尔在生下儿子后,就仅休了短短两周的产假。
时尚设计师维多利亚·贝克汉姆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她一直工作到生下孩子,并在自己的推特上写道:“产假?那是什么?”
著名女演员妮可·基德曼在生完女儿后,只休息三周就开始拍摄新电影。
“微产假”已经成为现在大多数职场妈妈的普遍趋势了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美国,40%的新手妈妈在三个月内就会重返工作岗位,更甚者六到八周就回去工作了。
那么,为什么新生妈妈们都这么着急回去工作呢?
事实上,虽然现代社会给了女性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但“女性应该更多的为家庭付出”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
所以这些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和事业的职场女性,在成为一个妈妈后,开始有了需要在家庭和职业中做取舍的困扰。
对一些雇主而言,有了孩子,意味着“她们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家庭生活上,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
这迫使这样刚成为妈妈的职场女性,需要不断地向公司、向家人、向社会证明自己:我生了孩子依然可以回到职场,我去上班了依然可以照顾好孩子。而罔顾自己刚生产完尚未恢复的身体和实在无法被进一步劈开的时间。
放弃完整的产假,对于一位新生妈妈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不仅要承受身体未痊愈的痛苦,还要错过许多父母们极其珍视的孩子的“第一次”——第一次大笑、第一次蹒跚学步、第一次喊“妈妈”。尽管好像这些问题并没有在父亲中造成显著的困扰。
事实上,决定“微产假”的女性未必就不幸,休完了产假的女性也未必就得到了全然的恢复。至少在产后的一段时间内,工作还是家庭,都会成为很多女性必须面临的选择。
研究发现,在产后三个月内回到职场工作的妈妈比全职妈妈压力更大,而在产后六个月后回归工作岗位的妈妈则压力水平明显降低,且会增加家庭的幸福感。
《怀孕简单指南》的作者伊万娜·皮格纳泰利说:“事实上,我们被过度灌输了‘理想女性的生活应该是什么’:一份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婚姻。好像一个女性只有同时拥有这些才算是完满的。”
努力成为人们眼中的“理想女性”的压力,会让一位妈妈在刚生完宝宝后放弃休完产假,过早投入工作,在工作和育儿职责的双重压力下消耗自己。
也有很多妈妈在回到职场后感叹,相比于育儿,上班简直太轻松,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如此迷人。
就在今年,两会代表们就“如何提高三孩生育意愿”提出了诸多建议。
其中“建议用人单位免费提供托育服务”、“建议延长产假的成本由国家承担”以及“警惕延长女性产假可能带来的就业歧视”与妈妈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女性在生理方面天然的优势让其承担了更多的育儿责任,但这并不代表着要剥夺她们在职场上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不要再用“平衡”“完美”这样的标签来约束妈妈,也没必要为了体现关怀而造成她们在职业市场上的不利地位。
因此,对所有产假中的妈妈而言,不是非要你成为别人眼中的“理想妈妈”或“职场女超人”。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不完美,也不需要你来成为那个“完美”。
至于产假时间到底需要休多久,这离不开每个人的身体恢复情况,和家庭工作状况,选择适合的,能承受的节奏,在育儿生活中,更多的做好你自己,更爱自己,按喜欢的方式生活,享受生活,你就已经很棒了。
文章/PattyAdamsMartinez
编辑/三秋
视觉/阿楠
父母世界往期好文
冰箱囤不够?不如好好整理收纳
上班和生娃,哪个更令人头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