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冷空气来袭!刚出门,发型就被吹乱了!前两天还春意暖暖,这两天又开启了降温模式。
春天乍暖还寒,此时也是人体血液和激素的旺盛时期,多变的气候是最危险的杀手,特别容易导致机体失衡,一不小心可能就被面瘫找上了。
为了大家都能美美哒,今天康大夫邀医院脑病五科副主任医师程红亮,请他来和大家聊聊怎样远离面瘫!
为何春天易发面瘫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春季气候变化不稳定,早晚温差大,是面瘫的高发季节。
医院脑病五科副主任医师程红亮表示,虽然面瘫本身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但事关“面子”问题,加之不能及时治疗易形成后遗症,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
面瘫的发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凉、物理性损伤或病毒入侵所致,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又被称为歪嘴巴。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神经麻痹如恢复不完全时,常可产生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倒错现象。
留心面瘫的这些症状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会出现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等。
刷牙时口角漏水,吃饭时患侧口腔积存食物,饮水或漱口时水会从口角流出。
不能吹气、鼓腮,发音时吐字不清,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面瘫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称为“毁容病”。
不幸得了面瘫可以这样治疗西医口服以及注射用药,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泼尼松等)、维生素B族(维生素B1、维生素B12之类的药物)及活血化瘀中成药共奏抗炎,减轻神经水肿、改善微循环之功效。
中医多将针、灸、药、罐进行有机组合,标本兼治,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面瘫患者的中医治疗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原则)
1.针灸
遵循“急性期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恢复期可加灸法,配合循经远取”的原则。注意得了医院进行治疗,切不可耽误病情。
2.拔罐
拔罐,可以激发人体阳气、调畅气机,使风寒尽出。
3.中药内服熏洗方
组成:
水蛭3g、白附子6g、白僵蚕12g、大有芪30g、散红花12g、鸡血藤30g等药。
适应症:
适合有面肌麻木、额纹变浅或消失、舌僵不灵、头身冷痛、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滑等症状的面瘫者使用。
4.穴位贴敷
取穴:
下关、颧髎。
操作:
取白附子30g、冰片6g等药研末和面糊做饼,敷于穴位,1日1次,连敷3天。
如何预防面瘫1.春、冬二季气候变化不稳定,早晚温差大,是面瘫的高发季节,中老年、体质差、免疫力差的人群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吹风,受寒;
2.患过面瘫者等人群不宜用冷水洗脸、刷牙;
3.饮食上要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年糕、糍粑等。
多吃富钙的食物:排骨、深绿色蔬菜、海带、水果、胡萝卜、奶制品等。
B族维生素:B1、B2、B12等,如番茄、杏、梨、桃、菠萝等;
4.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少看电视、电脑、手机。
程红亮提醒:
面瘫在发病前都是有一些预兆的,也就是说身体会给咱们提示,如经常感冒、身体特别容易疲劳,一侧脸部肌肉发沉,睁眼费力,有的患者发病前几天会感受耳后酸痛不适。如果小伙伴们能够及时发现身体给予的提示,就能够及时在正确指导下进行调度,将疾病消除在发作之前。
专家介绍
程红亮副主任医生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脑病科学术继承人。擅长运用中药,针灸治疗眩晕,中风后遗症,认知障碍,面瘫,神经性肌萎缩,帕金森,颈肩腰腿痛等神经系统疾病及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病症。
转载声明:凡转载“健康安徽HealthyAnhui”稿件,请注明出处。
主编∣陈旭责编∣徐蒙蒙许梦云组稿∣王津淼
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