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主办,医院协办的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进展巡讲——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于年3月19-22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魏均民编审、江苏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委,南京医院程雷教授、江苏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委,医院刘济生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魏均民副社长指出,要充分发挥杂志作为学术交流的作用,推广各类疾病指南,使之发挥应有的价值。程雷教授、刘济生教授对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及参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出席开幕式医院孙建军教授、医院史剑波教授、医院于振坤教授、医院杨大章教授。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市场部副主任潘旸主持。
简短的开幕式后,史剑波教授开启了巡讲第一课,他借用雾霾这一热门话题开场,发表了以“儿童及成人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及最新进展”为题的专题报告。他强调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鼻-鼻窦炎时的用药规范及注意事项,分享了糖皮质激素与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不同类型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及鼻-鼻窦炎术后创面清洁的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王珮华教授用生动的图片和翔实的数据,讲述了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及意义,与大家交流了目前我国患者“不怕抗生素,就怕激素”这一恐惧心理所致的糖皮质激素使用依从性差的现状,进而探讨如何建立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正确认知这一话题。上海交通大医院李华斌教授详细阐述了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学和药理学作用机制。程雷教授主讲了“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血管运动性鼻炎诊断和治疗建议”专题,他强调变应性鼻炎要与血管运动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相鉴别。上图依次为史剑波、王佩华、李华斌教授
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将刊出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指南的起草者杨大章教授介绍了“鼻出血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相关内容,指出不应盲目地进行鼻腔填塞止血,而应首选内镜下寻找鼻腔内出血点,再进行针对性治疗止血。卫星会上,程雷教授给大家介绍了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的生物成分、作用途径以及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的优势。
咽喉头颈指南讲座中,于振坤教授进行了“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最新进展”报告,提出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治过程中不应局限于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功能的检查,CT、MRI在甲状腺癌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了甲状腺癌侵犯邻近器官时对邻近器官组织保留的相关手术技巧。在代表提问中,余振坤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关于甲状腺癌术后替代治疗药物“优甲乐”的使用剂量等问题。孙建军教授介绍了不同类型的中耳炎手术方式的适应解读。李晓明教授详细讲解了对于不同分级分期不同位置的喉癌的颈淋巴清扫范围,指出肿瘤治疗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如何把综合治疗搞好是现在肿瘤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与挑战。医院潘新良教授给大家讲述了颈部肿瘤颈淋巴清扫术及最新进展,展示了颈淋巴清扫手术相关视频,并指出在颈淋巴清扫遇到困难时适当变换手术途径,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医院李进让教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读,同时他还为大家分享了医院耳鼻咽喉科UPPP手术的经验,如术中将咽腭肌上部横行切断;将咽腭弓缝于扁桃体窝。关于儿童OSAHS相关的诊治,李进让教授讲述并分享了经鼻腔直视/经口腔直视下低温等离子刀儿童腺样体切除术的手术视频。南京医院陈仁杰教授讲解了AIRvance舌骨/舌根悬吊术治疗OSAHS的手术过程。
上图为杨大章、于振坤、程雷、孙建军、房玉新、李晓明教授
耳科学方面,医院杨仕明教授不仅就突聋的诊断及治疗指南这一专题进行了讲解,同时也介绍了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牵头组织的突聋多中心研究,该研究得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多中心大样本循证医学证据,为我国突聋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卫星会上,杨仕明教授继续讲解纤维蛋白原参与突聋发生的可能病理生理机制和降纤药物在突聋中的疗效。孙建军教授介绍了不同类型中耳炎手术方式的选择等问题,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中耳炎指南,从而应用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刘博教授围绕着常见耳源性眩晕疾病的诊疗及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耳石症的手法复位要点、梅尼埃病的诊断和前庭神经炎的治疗,指出耳鼻咽喉科医生应该学会科学地选择诊断证据,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特点和治疗原则。医院韩维举教授则就面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了相关诠释,重点讲解各种临床检查在面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贝尔面瘫的诊断与治疗、手术中如何避免医源性面神经损伤及损伤后的补救方法等。他提出,对不明原因的贝尔面瘫,应排除占位性病变。
上图为杨仕明、刘博教授
本次巡讲不仅安排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专业指南的讲解,同时也设置了论文写作的课程。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房玉新副主任做了“如何撰写易被接受的医学科技论文”的大会报告,该报告由论文的选题、设计,谈到撰写论文中常见的错误,从图表的编排、结果与讨论的关系,谈到文献的选择、细节的把握,以生动的事例为大家讲述医学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上图为陈仁杰、李进让、潘新良、韩维举教授
上图为会场及课后代表提问场景
总之,年指南巡讲内容丰富多彩,通过专家们科学严谨的论证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家收获颇多。会议中,大家不断地分享临床诊疗中的经验,交流思想,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制定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凝聚了众多专家们数十年的心血,是宝贵临床经验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总结。在耳鼻咽喉科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我们应该参照指南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使之发挥指导临床、规范诊疗、推广学术、造福患者的作用。
(医院黄海平)
(原创内容,转载注明出处)
================================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