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即是面神经麻痹或贝尔氏麻痹。多由受风寒或某些病毒侵犯面神经系统引起,最终造成的面神经功能丧失。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发病一侧面部表情减弱或消失,即口歪眼斜、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闭眼不能、流泪不能、皱眉不能、耳后疼痛、耳鸣等。
发病原因周围性的病因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腮腺炎、流行性感冒、耳源性疾病、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
2、面部、耳后受凉、受风。
3、脑干出血或梗死。
4、自身免疫力异常。
5、创伤性: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发病时有同侧耳内、下颌角或耳后颈枕部疼痛。主要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主要表现为
1、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2、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3、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4、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5、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治疗原则面瘫早期治疗主要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为主。
后期治疗主要是表情肌功能训练为主,以促进肌纤维收缩和血液循环,使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肥大与强化,有效控制面肌痉挛和防止面肌萎缩,促进功能的恢复。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①给予醋酸波尼松(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
②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钴胺等;
③部分患者因眼睑不能闭合易导致感染,告知患者注意保护眼睛,日间可滴眼药水,夜间睡眠时用眼药膏并用纱布覆盖患眼。
2针灸治疗
穴位:印堂、攒竹、丝竹空、太阳、承泣、迎香、地仓、颊车、颧髎、下关、承浆、水沟、阳白、翳风、合谷、风池、完骨等等。
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7天为一疗程。
3物理因子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激光疗法,每日一次。
4面部手法治疗对面瘫患者脸部施以专业的点按穴位、Rood技术、PNF技术,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5面肌运动训练面神经炎主要累及是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的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
①抬眉训练:让患者尽力将患侧眉毛向上抬起;
②闭眼训练:让患者用力使眼裂闭合;
③耸鼻训练:嘱患者鼻子向上用力,向上牵拉鼻部皮肤;
④示齿训练:嘱患者做龇牙状,口角向侧方移动;
⑤努嘴训练: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
⑥鼓腮训练:嘱患者双唇尽力紧闭,使双侧颊部充气呈膨胀状。
健康教育1、注意保暖。早晚温差大,尽量别开窗睡觉;开车、坐车最好不要摇下车窗;疲劳时避免受风;少用冷水洗脸;行走时避免寒风直接袭击脸部,尽量别迎风而走。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忌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3、多吃半流质或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4、适当补充钙类物质。钙不仅能对骨骼和智力有益,还能促进肌肉和面部神经的恢复。
5、热敷脸部。可以使用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次10至20分钟,每日1~2次。
温馨提示如果面部出现麻木等不适,请及早就医,早期正确治疗是面瘫恢复的关键。面瘫患病后如果长期不治疗,患侧肌肉将会萎缩痉挛、抽搐、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喝水的时候患侧溢水、左右脸差别大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