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是中医针灸科常见疾患之一.许多患者来院就诊时,对疾患的恐惧感和治疗的疗程、方案上具有许多疑问,医院针灸科为了患者们对该病有更多了解,我们将对面神经麻痹(面瘫)进行初步介绍.
定义
面神经麻痹会出现在几天或几个小时内,症状会以完全麻痹或部分麻痹出现.一般会在一侧面部出现麻痹症候,多见面部的感觉异常和面部左右平衡失调.
相关疾患
贝尔氏面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外伤,脑出血,脑肿瘤,脑软化,带状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类风湿,中耳炎,手术后并发症等.
病因
对于最多见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原因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病毒感染
2)缺血性血管疾患引起的麻痹
3)糖尿病引起的血管障碍
4)多发性神经炎
5)自身免疫性疾患
6)先天性面神经发育不足等
目前病毒感染学说为最有权威的病因学说.
症状
不能够自主作出额皱纹,眼睛闭不合,向患侧面部口角歪斜,饮食漏出于麻痹的面部口角.或许可出现麻痹的面神经部位的疼痛.若症状为可以自主作出额皱纹或无闭眼运动障碍,但有口角周围的麻痹,必须与中枢性(脑梗塞或脑出血等脑部疾患)面神经麻痹的病因进行鉴别诊断.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炎症高峰期
面神经麻痹的炎症高峰期在学界有一系列争论,目前最为认可的学说是发病后的15天为面神经麻痹的炎症高峰期,无论是在中医或西医的保守治疗期间,15天之内可出现症状的加重.炎症高峰期后大多数不会出现症状的进行性加重.
诊断/检查
通过医生进行自主性、被动性体格检查后,有必要时进行CT或磁共振(MRI)检查.如果出现神经性耳聋,近期内面神经麻痹复发或具有外伤时,必须要做CT和磁共振(MRI)检查.
治疗
以下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贝尔氏面瘫和RamsayHunt综合症等)的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
1)药物疗法:使用激素及抗病毒类药物,减少面神经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和浮肿;使用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需要经过医师严格按照用药疗程标准选择药物及用量执行治疗.
2)物理疗法:常用低中频电疗,激光,药物导入,局部温敷等疗法
3)手术疗法:经过3个月的保守治疗仍未恢复(经肌电图、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可以考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1)针灸治疗:针灸以急性期、恢复期、联动期的不同疾病期采用各自的针灸治疗穴位和手法.严格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制定针灸治疗方案.使用毫针、微针、眼针、芒针、电针等不同针法和隔物灸、温针灸、直接灸等灸法以及穴位注射等根据不同的症候群选择针对性对证(症)治疗.
2)闪罐治疗:对于面部患侧的局部,采用闪罐法促进局部的循环,改善麻痹症候.选用辨证取穴,分别采用不同穴位进行留罐、走罐治疗.
3)中药治疗:严格执行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别采用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固本祛邪的理法方药.
4)针刀治疗:根据面神经周围的肌肉·肌腱的粘连硬结处的松解,促进局部的循环改善症候.
预防/提示
面神经麻痹的预防,目前没有特殊的预防方案.由于没有预防方案,相关饮食调理和生活宣教也没有明确的指征.
对于患有该病并在进行治疗的患者,医院针灸科特别提示您:
1)发病后尽量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及过度的运动和工作
2)以中医的角度上来说,要特别注意对患部和后枕区的风池穴、风府穴进行防风、防冷的措施,建议带上口罩,以免重复受寒邪侵袭
3)若治疗中在服用中药,避免食用萝卜、羊肉、过度辛辣味等食品以及饮酒,以免发散药气
4)治疗期间尽情可能保持平和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针灸联医院诊疗方案/面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针灸科..03
2)《神经病学》-王维治.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04
3)《针灸学》-石学敏.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