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贝尔面瘫检查
贝尔面瘫症状
轻微贝尔面瘫
贝尔面瘫后遗症
贝尔面瘫头晕
贝尔面瘫用药

面瘫的诊治与康复

一定义

面瘫即是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贝尔氏(Bell)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吊线风、吊斜风等。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最高,多由受风受寒或某些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最终造成的面神经功能丧失。发生病变的一侧面部表情动作减弱或消失,口歪眼斜、口角下垂,口角流涎,眼角扩大,闭眼不能、流泪,不能皱眉﹑露牙齿,耳后疼痛,耳鸣等。

二病因及病理

*尚未完全阐明

*面神经管骨性狭窄

*一些激发因素如:感冒后期、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无意识突然受凉。

受冷、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神经营养血管收缩而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压迫面神经?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有轴突变性。

三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四诊断要点

1.起病突然,多数是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2.患侧面部发紧或板滞,或有耳后疼痛,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睑闭合不全、流泪,有的可伴舌前2/3味觉减退、听觉过敏等。

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鼓腮时漏气,口角易流涎,笑时口角向健侧歪斜,吃饭时常嵌留饭菜在齿颊之间。

4.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又分:

(1)茎乳突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

(2)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

(3)损害在膝状神经,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和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

(4)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辅助检查:

⑴生化方面,血糖、尿素氮、血常规;

⑵X线,头颅及乳突X线摄片;

⑶神经科检查,包括脑电图;

⑷病变定位:流泪试验,镫肌反射,电测味觉法;

⑸面神经功能测定,即神经兴奋性试验,这种试验即使在最年幼的小孩也可施行,同时最好在面瘫一开始就作,并每天由同一个人进行,有时也可能作涎腺闪烁测定;

⑹听力计检查。

五分期

1.急性期发病1-7天(一周以内)

2.静止期发病8-15天(症状达到高峰但还没有向好的方向恢复)

3.恢复期发病15天以上

4.恢复后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

六分型

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面瘫应分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二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

1.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面瘫。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可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麻痹)。

2.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各病变节段受损症状

七鉴别诊断

1.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2.小脑桥脑角损害:多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肢体共济失调及对侧肢体瘫痪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肿瘤、炎症等。3.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如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锥体束、脊髓丘系等的损害,而出现同侧眼外直肌瘫痪、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瘫痪)。见于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4.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5.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八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

1.针灸治疗

(1)体针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

法则:祛风通络。

处方:合谷、太冲、牵正(双)、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

随证配穴: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

刺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2)电针

取阳白、太阳、顴髎、地仓、颊车、合谷等穴通电20分钟。

(3)温针法

取地仓、颊车、阳白、四自、太阳、下关、牵正、合谷(双)等穴,将剪断的艾条(每段1~37.5px)插到针柄上,使艾条距离皮肤2~75px,将艾条点燃,持续温灸10~20分钟,注意在艾条与皮肤之间放置一小卡片(4×px2),防止烧伤皮肤,温度以患者有温热感且能耐受为度。每日一次。

(4)穴位敷贴

选地仓、颊车、阳自、颧醪、太阳等穴。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2分,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麝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团,敷贴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自附子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敷贴穴位,每日1次。

(5)穴位注射

用维生素Bmg或Bug注射液注射翳风、牵正等穴,每穴0.5~lml,每日或隔日一次。以上穴位可交替使用。

(6)皮肤针

用皮肤针叩刺阳白、太阳、四白、牵正等穴,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一次。适用于发病初期,或面部有板滞感觉等面瘫后遗症。

(7)耳针法

取神门、交感(下脚端)、内分泌、口、眼、面颊区、下屏尖(肾上腺)等穴,毫针刺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一次。适用于面瘫的各期。

2.中医辨证论治

⑴风寒袭络

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面部发紧,得热则减。

舌象:舌苔薄白。

脉象: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小续命汤加减。本方为麻黄、防风、杏仁、生姜党参、甘草、附子、桂枝、川芎、芍药、黄芩。可加牵正散。

⑵风热灼络

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发热恶风,口苦,咽干,耳后热痛。

舌象:舌尖红,苔薄黄。

脉象: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本方为秦艽、羌活、防风、白芷细辛、独活、川芎、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石膏生地。可加牵正散。若风热甚者去细辛、独活,加桑叶、蝉衣。

⑶风痰阻络

症状:发病急骤,口眼歪斜,面肌麻木或抽搐,颜面作胀,头重身轻。

舌象:舌体胖大,苔白腻。

脉象:脉弦滑。

治法:祛风豁痰,化瘀通络

方药: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导痰汤为半夏、南星、陈皮、枳实、茯苓、甘草。

⑷气虚血瘀

症状:口眼歪斜,日久不愈,面色滞暗颜面麻木,面部时有抽搐,患侧面部僵硬,或颜面肌肉萎缩,面色无华,扳声低懒言,乏力,自汗。

脉象:脉虚无力或涩

治法:活血祛痰,补气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本方为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黄芪、全蝎、僵蚕、当归、白附子。

(二)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1.皮质激素:病初期两天应用皮质激素可防止病损进行至完全性失神经支配,有禁忌者不用。可每日服泼尼松1㎎∕㎏体重,约40~60㎎∕d,分次服用,应用5~6天,如果面肌瘫痪完全,再继续同量应用10天,逐渐减量5天后停用,如面肌瘫痪不完全,5~6天后即可减量应用,5天后停用。

2.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治疗:

β-七叶皂苷钠用法:0.9%氯化钠注射液ml,一次20mg,一天一次,连续7~10天。

阿魏酸钠注射液用法:配合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一次0.3mg,一天一次,连续使用7~10天为一疗程;

乙酰谷酰胺0.6g:配合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一次0.3mg,一天一次,连续使用7~10天为一疗程

3.抗病毒治疗:如系带状疱疹感染者可应用阿昔洛韦,口服5㎎∕㎏,每日3次,连服7~10天。

4.B族维生素药物:可促进神经髓鞘的恢复,维生素B00、维生素B㎎,均每天1次,肌注。甲钴胺0.2g营养神经。

5.保护角膜:预防暴露性角膜炎,外出戴眼罩,滴眼药水,睡前涂眼药膏。

(三)其它治疗

1.早期治疗主要用超短波深部透热治疗可以减轻面神经水肿,治疗部位主要是病侧、耳后、面部,发病起即开始治疗,20次一疗程,严重者可继续一个疗程。

2.病后两周可应用低频电刺激,能引起面肌收缩,改善血循环,刺激血管运动神经防止肌肉萎缩,此疗法能引起面肌痉挛,不宜在初期应用。

3.刺络疗法:取穴:内地仓(口腔内颊部内侧相对地仓之小静脉)。

4.梅花针叩刺:取穴:太阳、地仓、下关、合谷、列缺等。

5.拔罐:选用2-3号玻璃罐,于患侧口角2厘米处,将下垂歪斜面肌向上牵拉。

6.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取穴:太阳、迎香、颊车、地仓。

(四)康复治疗

1.热疗 

面瘫疾病主要是因为面部神经受到寒邪侵袭,使面部神经受阻,导致面部血运不畅,血流速度减慢,面瘫疾病在用药以及针灸治疗的方法之余,患者还可以采取热疗,面瘫部位的热疗一般用度的灯泡对患侧额部照射10分钟,(注意事项:灯泡不要离患部太近以免灼伤)。对面部照射20分钟,上下午各做1次,照射额部时应闭目。也可用频谱仪或微波照射,其照射部位、时间与灯泡照射相同。

2.自我按摩(沿着肌肉方向进行按摩)

(1)枕额肌额腹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按摩时可以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

(2)眼轮匝肌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先让患者闭眼后,再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重度病变型面瘫,可以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弛所致。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3)提上唇肌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4)颧肌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轮匝肌上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6)下唇方肌用拇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

3.表情肌康复训练

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抬眉训练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十调护

1.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

2.平和心情、积极心态、劳逸适度、充足睡眠。

3.尽早面部肌肉功能锻炼,适度冷热刺激面部。

4.适当增加维生素B族的摄入。

十一疗效评定:参照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结合本病临床特点,拟定以下疗效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眼睑闭合良好,皱眉额纹对称,鼻唇沟对称,人中沟居中,口角不歪斜,鼓腮、吹哨无障碍,面部表情功能恢复,症状总积分为0。

(2)好转:临床症状好转,面肌功能障碍部分恢复,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

(3)无效:治疗2疗程后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无改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不足30%。

十二难点分析

面瘫后期并发症面肌痉挛的治疗

十三应对措施

*目前认为面神经炎的患者病因不是很确切,因此治疗上采用综合疗法。

*应用常规的抗病毒,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神经营养代谢药物;不建议首用类激素药物进行治疗(本人观点)。

配合针灸、按摩和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赞赏

长按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好呢
怎么样可以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ermiantan.com/bemtjc/36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