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贝尔面瘫检查
贝尔面瘫症状
轻微贝尔面瘫
贝尔面瘫后遗症
贝尔面瘫头晕
贝尔面瘫用药

科普天地面瘫来犯,中医护航

治疗白癜风那里最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6703361.html

面瘫是日常生活中一类常见的疾病,一旦患病,不仅会影响面容的美观,还会严重干扰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流涎、刷牙漏水、食物滞留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面瘫的有关知识和调护方法,为我们的健康和美丽保驾护航!

面瘫须知

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巴”、“吊线风”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患者病损对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而周围性面瘫累及同侧全面肌。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通过观察瘫痪侧面部额纹有无消失、皱眉能否等来判断所患面瘫的类型。

临床表现

我们大多数人口中的“面瘫”指的是周围性面瘫,多由受凉、感染等因素所诱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食物滞留等,部分患者可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唾液分泌障碍等。查体可见一侧额纹消失,抬额、皱眉不能,眼裂变大,Bell征阳性(闭目时眼球向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口角下垂、鼓腮时漏气等。

预后

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多数预后良好,少部分可出现后遗症和并发症。其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以及年龄等因素相关。因此,如果您出现了面瘫症状,请及时就医。

一般治疗

(1)药物治疗:建议周围性面瘫患者(16岁以上无禁忌症者)72h内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选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急性期患者(特别是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可根据情况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临床可给予甲钴胺、维生素B1等神经营养剂。

(2)眼部防护:患者由于眼睑无法正常闭合,角膜容易干燥、损伤或出现炎症,故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眼罩,或使用滴眼液或抗生素眼膏等,眼部避免干燥和污染。

(3)针灸治疗:针刺治疗面瘫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多以局部取穴为主(如四白、合谷、阳白、颊车、地仓、太阳、下关穴等),远端取穴为辅,同时配合辨证取穴(如风邪袭络配以曲池-完骨等)。

(4)其他:外科手术等。

中医有话说

面瘫在中医学中属于“口僻”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是由于正气不足,贼风虚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所致。《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候》曰:“体虚受风,风入于颊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僻也。”针对面瘫,除了常规治疗外,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些中医方法进行日常调护。

康复训练

面对镜子做抬眉、皱眉、闭目、耸鼻、示齿、努嘴等动作,每个动作做10-20次,每日2-3次。

(1)抬眉皱额训练:患者依次用力做眉毛上提及两眉向中间集中动作,若动作完成困难,可手指辅助运动。

(2)闭目耸鼻训练:患者依次由轻到重用力进行闭眼和耸鼻运动,如无法闭合或耸鼻可用手指轻柔眼睑和上提鼻根部。

(3)示齿训练:患者将口角向两侧运动,露出齿牙和牙龈,注意两侧同等用力,若动作完成困难,可手指辅助运动。

(4)努嘴训练:患者用力收缩口唇,并用力向前噘起。

局部按摩

(1)面肌按摩:将手捂热,用手按揉面肌,患侧为主,健侧为辅。按揉时力度要均匀柔和、部位要准确,每日可数次,每次5-10min,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按摩前面部可涂少量乳液,以免皮肤损伤。

●按揉额肌:用拇指从眉弓与前发际线间进行来回拖拉或缓慢揉搓,20次左右。

●轮刮眼睑:用食指桡侧沿上下眼眶由内向外轮刮眼眶各20次左右,轻揉眼皮20次左右。

●提推面颊:用食指和中指从口角两侧向上提至鼻旁,后向两侧颧部推拉,以局部微微发红为度;用拇指先按揉咬肌处,后由下至上牵拉至耳前处,以局部微微发红为度。

(2)穴位按摩:可根据具体病情选取面部腧穴进行按摩,患侧为主,健侧为辅。将食指置于穴位处进行环旋揉动,力度均匀适中,以局部微酸为宜,每个穴位3-5次。

●蹙额、抬眉不能:印堂,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

(注:印堂:两眉连线中点;阳白: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鱼腰:眉毛中点处;攒竹:眉毛内侧端的凹陷中;丝竹空:眉梢凹陷中)

●闭目困难:睛明,四白。

(注:精明:目内眦稍上方凹陷中;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处)

●鼻唇沟变浅:迎香,颧髎。

(注:迎香:鼻唇沟中,鼻翼外缘中点;颧髎: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口角歪斜:地仓,颊车。

(注:地仓:四白穴直下,口角旁0.5寸分;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当咬肌的最高隆起处)

局部热敷

将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或温毛巾热敷面部,每次30min,2-3次/天。

中药熏洗

可选取荆芥、防风、白附子、全蝎、白僵蚕、鸡血藤、红花、赤芍等祛风通络、疏经活血的药物熬制成药汤,可将药液喷洒于患侧面部或者将无菌纱布浸没于药液中,取出湿敷患侧面部及耳后,以不流药液为度。

隔姜灸

可选取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位进行隔姜灸。用粗针在一定厚度生姜片上扎数个小孔,将其置于穴位上,然后在生姜片上各放一小艾柱,由柱顶点燃施灸,当艾柱燃尽后,可易柱再灸,一般每穴灸3壮,以局部皮肤潮红时停止,以防对皮肤造成损伤,隔日1次。

耳穴压豆

常用耳穴为眼、口、额、面颊、肝、皮质下、上耳根、下耳根或病理反应点等,每次选取五穴。先用75%酒精进行常规消毒,将贴在医用胶布上的王不留行籽置于穴位或者反应点贴紧,每日按压数次,7日一换。

须莫忘

请输入

1.注意日常保暖,避免贪凉受风;

2.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忌辛辣油腻等;

3.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

面瘫来犯莫要慌,

及时就诊遵医嘱。

清淡饮食避风寒,

规律作息畅情志。

日常调护法中医,

疾病恢复效可见。

编辑:孙晓蓓/韩名媛/牟若楠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说明:本文为忠人针道原创,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ermiantan.com/bemtjc/550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