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01
三叉神经痛的定义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出现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出现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02
临床表现
性别与年龄
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疼痛部位
三叉神经痛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疼痛性质
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疼痛规律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扳机点
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神经系统检查
无异常体征,少数有面部感觉减退。此类病人应进一步询问病史,尤其询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包括腰穿、颅底和内听道摄片、颅脑CT、MRI等检查,以助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03
与面神经炎鉴别
面神经炎(facialneuritis)或贝尔麻痹(Bellpals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部分患者起病前1~2日有患侧耳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体格检查时,可见患侧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由于口轮匝肌瘫痪,鼓气、吹口哨漏气;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患侧齿龈;面瘫多见单侧,若为双侧则需考虑是否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其他疾病。
此外,面神经炎还可因面神经受损部位不同而出现其他一些临床表现,如鼓索以上面神经病变可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镫骨肌神经以上部位受损则同时有舌前2/3味觉消失及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有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消失及听觉过敏外,患者还可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鼓膜疱疹,称为Hunt综合征。
04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三叉神经痛首先需要应用药物治疗,通常某些患者仅在服用药物后即可改善症状,但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则需应用射频热凝治疗或手术治疗;另外若患者的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发病引起的,医生会通过治疗原发病的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中医治疗
临床上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众多,包括针刺、艾灸、电针、中药、穴位注射及其他中医药联合疗法,其中电针的镇痛效果较为明显,针灸和中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为首选的基本治疗,适用于患病初期老年人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相关药品有卡马西平、加巴喷丁、苯妥英钠、氯硝西泮、阿米替林、巴氯芬、普瑞巴林。
手术治疗
适用于药物和神经阻滞治疗无效者。目前手术治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微血管减压术②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③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
物理治疗
射频热凝治疗:适用于长期和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药物剂量,以及年老体弱不适合手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选择性地破坏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或半月神经节,既不损害触觉纤维,又达到止痛作用。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05
如何预防和保护?
1.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以及寒性食物等,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为宜。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轻柔。以免诱发板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洋葱等。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劳熬夜、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同时卧室不受风寒侵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刘清军.《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18(09):-.
[2]姜涛,马林.三叉神经痛病因、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影像学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3(04):-.
[3]赵敬军,付冬梅.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与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30(02):74-78.
[4]吴艳敏,王凯,罗卫.近三年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32(05):-.
[5]贾建平,陈生弟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针灸知名专家白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