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贝尔面瘫检查
贝尔面瘫症状
轻微贝尔面瘫
贝尔面瘫后遗症
贝尔面瘫头晕
贝尔面瘫用药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灸类隔物灸技术

杏林课堂改版了,视频可以点播看

为了方便广大杏林学苑用户观看学习课程,杏林学苑技术团队特地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在线学习课程,大家可根据自己特长选择相应课程学习,随时随地点播学习,每周一会上传新视频,祝您高效快速的提高诊疗技术。

观看方法: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系统,选择相应课程进行

⊙编辑:杏林君

隔物灸也叫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炷和穴位皮肤隔开施灸的一种操作技术。隔物灸可以避免灼伤皮肤,还能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炷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以取得更佳效果。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证属虚寒性的各类疾病。

一、灸材与基本操作方法

(一)艾炷制备

1.艾绒制备:取陈艾叶经过反复晒杵,筛拣干净,除去杂质,令软细如棉,即称为艾绒。

.艾炷制备:艾绒做成圆锥形状之小团,称为艾炷,艾炷燃烧一枚,称为一壮。

(二)间隔物制备

根据病情制作不同的间隔物,如姜片、蒜片、食盐及药饼等,并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

(三)基本操作方法

1.隔姜灸

选取整块新鲜生姜,纵切成~3mm厚度的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施灸时,将一底面直径约10mm、高约15mm的圆锥形艾炷放置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炷,待快燃烧尽时在旁边接续一个艾炷。灰烬过多时及时清理。注意艾灸过程中要不断地移动姜片,以局部出现大片红晕潮湿,患者觉热为度。常用于呕吐、泻痢、腹痛、肾虚遗精、风寒湿痹、面瘫、麻木酸痛、肢体痿软无力等病症。

.隔蒜灸

取独头大蒜切成~3mm的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施灸时,将一底面直径约10mm、高约15mm的圆锥形艾炷放置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炷,待快燃烧尽时在旁边接续一个艾炷。灰烬过多时及时清理。注意艾灸过程中要不断地移动蒜片,以局部出现大片红晕潮湿,患者觉热为度。常用于阴疽流注、疮色发白,不红不痛,不化脓者。对疔疮疖毒、乳痈等急性炎症,未溃者也可灸之。也可用于治疗虫、蛇咬伤和蜂蝎蛰伤或无名肿毒。

3.隔盐灸

一般用于神阙穴灸,用食盐填平脐孔,上放底面直径约10mm、高约15mm的圆锥形艾炷,从顶端点燃艾炷,待快燃烧尽时再接续一个艾炷。灰烬过多时及时清理。腹腔觉热为度。常用于霍乱吐泻致肢冷脉伏者,以及寒证腹痛、虚寒性痢疾、中风脱证的四肢厥冷及虚脱休克等,可有救急之效。

4.隔附子饼灸

用附子研成细粉,加白及粉或面粉少许,再用水调和捏成薄饼,底面直径约0mm,厚度约~5mm,待稍干,用针刺小孔若干。施灸时,将一底面直径约10mm、高约15mm的圆锥形艾炷放置药饼上,从顶端点燃艾炷,待快燃烧尽时在旁边接续一个艾炷。灰烬过多时及时清理。一饼灸干再换一饼,以患者觉热为度。常用于虚寒性病症及外科术后疮疡亏后久不收口,可去腐生肌,促使愈合。

二、常见疾病的隔物灸治疗技术

(一)面瘫病(周围性面瘫)

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可按照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进行诊断。

温经通络。

隔姜灸。

选用患侧阳白、下关、颊车、地仓、颧髎穴隔姜灸,每穴3~4壮,或以局部红晕、觉温温烘热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5~7次为一个疗程。灸后避风寒,1小时内少说话、不喝水、不吃食物,安静休息,以利恢复。

(二)鼻鼽(过敏性鼻炎)

本病多由肺气虚弱,脾肾虚损,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邪气相搏,肺气不宣,犯及鼻窍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喷嚏、鼻塞、鼻痒、流涕等。本病依据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扶阳补气。

隔姜灸。

选用上印堂、风门、肺俞、大椎穴等穴隔姜灸,每穴3~5壮,或以局部红晕、觉温温烘热为度。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灸后避风寒。

(三)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由外邪侵袭而引起,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本病依据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温肺止咳、补虚固本。

隔姜灸。

选取肺俞、膏肓、足三里、肾俞等穴隔姜灸,每穴5壮,或以局部红晕、觉温温烘热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5~7次为一个疗程。灸后避风寒。

(四)哮病(支气管哮喘)

本病多为阳气虚弱,肺脾肾虚、痰饮留伏所致。病属阴属寒,且易在冬季发作。该病可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身体劳倦等引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而发病。发作时临床表现可有喉间痰鸣、气促、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痰多清稀或黄稠而粘。缓解期可无症状或仅咳嗽、胸闷等症状。本病依据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温肺止喘、补虚固本。

隔姜灸、隔附子饼灸。

选取大椎、风门、肺俞、定喘等穴隔姜灸,每穴5~7壮,或以局部红晕、觉温温烘热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灸后避风寒。

(五)痛经(原发性痛经)

痛经多由寒凝胞中、气滞血瘀所致。临床表现为从月经初潮开始,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经色紫暗、夹有瘀块,伴腰酸或其它不适症状如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等,但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可按照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隔盐灸。

神阙穴隔盐灸:先将纯净干燥食盐填于神阙穴中,使之与脐平,再将备制好的新鲜姜片(直径约3cm,厚约0.3cm,中间针刺数孔)置于神阙穴,然后上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易炷再燃,直至规定壮数。关元、水道、归来等穴用隔姜灸。施灸中若患者感觉灼热疼痛不能忍受时,可用镊子上下移动姜片,切勿烫伤。轻度痛经每次灸4壮,中度6壮,重度8壮。可在月经周期经前~3天开始施灸,每天1次,3~5次为1疗程(月经周期),共治疗3个疗程。

(六)疖

疖是指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包括有头疖、无头疖、疖病。可按照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驱邪排毒。

隔蒜灸。

在疔疮中心隔蒜灸,,每穴5~7壮,或以疖周潮红、觉温温烘热为度。每日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

三、禁忌症

糖尿病或其他疾病等引起感觉功能减退、皮肤愈合能力差者忌用。

四、注意事项

隔物灸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勤动勤看,以防起泡。

本文来源:《中医医疗技术手册》。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并注明转自杏林学苑(xinglinxy)。本







































白癜风怎么治最好
白癜风症状主要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ermiantan.com/bemtjc/61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