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什么原因使得夏芬大夫获得众多家庭的信任?
她说:态度,沟通,疗效。
对证下药,不要随意滥用、误用药
刘**,女,36岁。哮喘十余年,既往在澳洲读书,长期服用西药和激素,哮喘仍反复发作。
平时喜饮冷,睡眠差,夜间只能入睡2~3小时,心情差。二便正常。患者不出汗,无口干,遇寒时加重。考虑表里皆寒,给予小青龙汤散寒止咳平喘。
鉴于患者病史较长,肺主呼气,肾主纳气,且脾胃和肺是母子关系,「虚则补其母」,因此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健脾益肺,再加补骨脂、菟丝子、核桃仁三味药补肾纳气平喘。
这个处方药稍偏多,但临床上用来治多年的哮喘,效果是很快的,多数在一到两天缓解。
现在这位患者,刚开始服药一两天哮喘缓解,后因其居住香港,考虑到香港人多数贪凉饮冷,便反复、多次告知相关危害。
现系统治疗两月余,哮喘基本未发作,即使受寒,也只是咳嗽。而以往是一受凉或劳累后便哮喘。
后来因为其睡眠问题,除中药内调外,建议其在家做瑜伽,同时帮她心理疏导,现在每晚已经能入睡七小时左右,最关键是心态、心情发生了巨大改变。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个处方药会稍多?
是因为很多患者在刚开始感冒时,就立马用抗生素或者布洛芬等西药,或者误认为咽喉痛都是上火而用清热解毒药,导致感冒邪气内陷,表面看似症状消失,但是病根遗留在体内,再加上饮食不注意,慢慢直接演变成哮喘,一有风吹草动,哮喘便发作。
再紧接着去查过敏源、拍片、做肺通气功能试验等等,折腾许久没效,再来找中医,病机已经变复杂,不得不多方面考虑,标本同治,力求断根。
如果一开始感冒,便及时用中医对证下药,例如感受风寒,喝一些生姜葱白紫苏水,那么,就不容易闭门留寇。
因此,反反复复的咳嗽、哮喘,甚至风湿性心脏病、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肾炎等较严重的病,便不会出现。
导致抵抗力下降的因素
抵抗力,是中医讲的正气。
生病期间,我们建议忌口水果、奶制品、零食、海鲜,如果咳喘有痰,甚至发热,鼻涕较粘稠的患儿,建议肉和肉汤也暂时停掉,因为肉生痰。
人体的气是固定的,就好像打仗一样,生病期间,我们要集中兵力用来治病,而不是耗散过多的精力用来消化食物,这样,不仅不能在生病期间补充营养,反而把病养起来了,导致久病不愈。
假设我们皮肤上有个伤口,今天就要痊愈了,但是我们挠它一样,那它会延迟两三天再愈合。
同理,如果我们今天吃一口零食,至少要延长两三天的病程,明天吃一口海鲜,再延长数日,以此类推,咳喘、鼻炎反反复复,甚至会迁延数月、半年、一两年不愈。
没错,就是父母或老人常说的,「他也没咋吃,也就看他嘴馋,给他一口而已」导致的...
脱衣服
现在小孩,上课时经常处于空调+风扇的环境中,遇到天气降温,学校也还是要求必须穿短袖短裤的校服。如
果上完体育课,出了汗,毛孔都是打开的,来不及落汗就进了教室,寒气直接侵犯小孩。
而肺为娇脏,肺主皮毛,不耐寒热,这样忽冷忽热的环境,小孩必然反反复复着凉,从而咳嗽、鼻炎等反复发作。
家长们可以建议老师,适当调节空调的温度。幼儿园的小孩,建议老师只帮忙换汗巾,因为学校的老师数量远远小于小孩,如果个个都换衣服,在等候的时候,必然在空调房中着凉。
大一点的,我们要引导小孩,学会自己换汗巾,不要热了就脱,拉开拉链就好,因为等到感觉冷的时候就已经着凉了。
有部分家长会有误区,觉得出汗会着凉,因此总想着赶紧换衣服甚至直接脱掉,其实并不是出汗本身会着凉,而是出汗时当风(尤其是穿堂风、风扇、空调、山顶、海边等)才会着凉。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大家多从生活中去体会。
总结:咳嗽、哮喘、鼻炎,多是风寒。(感受风热常见于手足口及咽峡炎)做好避风+忌口,对证下药,迅速截断病程,不留病根。
明医简介夏芬大夫
毕业于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主治医师,深圳经方协会会员。
曾跟随山西名医高建忠老师学习经方及脾胃论,在解决患者痛苦的同时,注重保护人体脾胃及气血津液,力求治本;跟随郭廷英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医院坐诊专家、美国急危重症群总顾问)系统学习针灸,重视经络辨证,选穴少而精。
本着为医在明不在名的理念边临证、边读书、边思考,细心、耐心地为患者从根本上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反复告知患者正确合理的起居饮食,医患配合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服药与治疗。
擅长:月经病、乳腺病、带下病等妇科病;小儿厌食、抽动症、手足口病等儿科病;鼻渊、哮喘、肺炎、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用经方如麻桂剂、柴胡剂、葛根汤等治疗流感、肺炎、哮喘、鼻炎,常能达到一剂知、两剂已的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胃病、便秘、肠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肾结石、肾炎、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疾病;咽炎、贫血、面瘫、颈肩腰腿痛常见病。
出诊时间:
周二、三、五、六、日
10:00~12:00,14:00~18:00
出诊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