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期
根据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表的《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一文,国内临床多采用针灸方法治疗面瘫,但是近15年内由于不同专家对于面瘫的临床分期持不同意见,对于针灸的疗效和机理也未给出明确说明,因此目前国内对于针灸治疗面瘫仍缺乏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和分期分型标准。所以大部分针灸治疗仍沿用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将面瘫一般分为3个时期,①急性期:发病1-7天(1周以内);②静止期:发病8-20天(约1周-3周);③恢复期:发病21-70天(3周以上)。今天就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不同时期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和作用。
一急性期
多以气血麻痹为主要特点,治疗以祛风化痰,活络气血为原则。在急性期可应用面部温针灸方法治疗。温针灸又称针柄灸,是一种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即在留针的过程中,将艾柱段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在面瘫急性期,首先在患者面部穴位上进行针刺,具体选穴为:攒竹,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再将圆柱体状的艾柱段置于针柄上点燃,通过这种方法,可有效的促进面部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气血流行速度,使面部局部水肿和炎症得到有效控制,防止面瘫进一步发展,对面神经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静止期
中医认为在静止期,患者正气亦伤,面部局部血行不畅,脉络瘀阻,筋脉失养,患侧肌肉的痉挛逐渐转为弛缓不收,因此治疗原则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为主。在静止期可应用头面部针刺+远端肢体针刺+艾灸方法进行治疗。具体为:头部选百会,风池,翳风进行针刺;面部选患侧的攒竹,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进行针刺;远端肢体选健侧合谷,双侧阳陵泉进行针刺;艾灸穴位选双侧足三里。三恢复期
中医认为在恢复期患者正气更加亏虚,脉道不利,面部表现为患侧无力、麻木、畏风等症状。治疗以扶正祛瘀,通筋活络为主。治疗以患侧面部穴位透刺法并联合电针治疗。透刺法是指将毫针刺入穴位后按一定方向透达另一穴(几穴)或部位的一种刺法。通过透刺可以更好地沟通表里经、临近经,再通过电针加强刺激,起到分别刺两穴所不能起的作用。一般常用患侧阳白透鱼腰、印堂透攒竹、四白透迎香、地仓透颊车、完骨透翳风等。
注意事项
急性期针刺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大多属病情发展自然过程,应坚持治疗。大部分可于1-2个月恢复,3个月以上未恢复可预后不佳,多留有后遗症。治疗期间应减少户外活动,减少用眼,必要时可用眼罩。避免使用坚果类、关节类等硬质食物,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患侧热敷,注意避免受风。远离烟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进入恢复期,可做面部肌肉训练,可做睁眼、皱眉、吸允、翘嘴唇、开口笑、提嘴角、吹口哨、噘嘴唇、拉下颌动作,直到恢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