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和脑溢血是近年来病发率较高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两者还被称为“脑卒中”,多发生于老年人身上。
大脑是人体的“指挥官”,其中神经中枢极为密集,每个部分都承担着不同功能,例如:肢体动作、语言、听觉等,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脑部进行运转,需要大量的血液供给,正常情况下,每分钟,流经大脑的血容量都达到全身血量的20%。
因此,若是脑部血管出现动脉腔狭窄、血栓堵塞等现象,脑供血就会受到影响,继而导致脑部组织出现缺氧、坏死等现象,危害身体健康。
晨起后,频繁出现这4个症状,或是脑梗即将“上身”
1、晨起后仍嗜睡
据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6~8小时的睡眠时间,就足以满足器官的调整和休息,早上醒来,头脑大多应处于清醒状态。
若早晨醒来后,出现嗜睡、头脑昏沉、不清醒现象,这或是脑部因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缺氧引起的。
根据临床调查发现,约80%的脑梗患者,在病发前,都反复出现过嗜睡现象,并伴有频繁打哈欠现象,这都与大脑缺氧有关。
2、晨起晕眩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海认为:“高血压,会导致动脉受损,出现硬化,长期血压过高,是诱发脑梗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在早上6~10点这个时间段,身体逐渐苏醒,血液流速缓慢,此时的血液普遍较高。
若脑部血管出现管腔狭窄或轻微堵塞现象,晨起后猛起身、久蹲,大脑缺氧现象就会更加明显,往往会伴有晕眩、头痛现象,严重甚至会造成摔倒。
不过此种现象大多会在几十秒后恢复正常,多为“一过性”眩晕。
3、晨起后面瘫
面瘫,多表现为嘴歪眼斜、面部表情不对称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小中风”或“中枢性面瘫”。
出现这种现象,多是脑部血管已经出现堵塞,造成管辖面部神经的中枢受损,继而导致中枢性面瘫。
在中风发生之前,患者在夜间睡觉时,多会出现流口水症状,其实这个时候,面部神经中枢已经出现缺氧现象,若能及时发现,进行治疗,或能减少病发几率。
4、语言障碍
这种现象也是脑卒中的一种典型症状,当控制语言能力的大脑中枢出现缺氧、缺血时,其就会受到损伤。
此时患者或会出现言语不清、说话没有逻辑等异常表现,这是脑卒中发生之后,最容易留下的后遗症之一。
预防脑梗,可常做这3件事,血管或会慢慢变“健康”
1、坚持运动
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定期进行锻炼都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可以促进脂肪的消耗,防止血脂含量过高,并且可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益于血液循环,有益于血管健康。
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定位运动强度,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方式,例如:骑单车、太极拳、慢跑、踢毽子、广场舞等。
每周可运动3~5次,持续30~50分钟即可,运动这件事,贵在坚持,若能长期保持,或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发率。
2、多喝茶
水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人体血液中,70%都是水分,若能经常喝水,可有效稀释血液,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排毒等功效。
小知识:少吃高盐食物
泡菜、酸菜、咸菜都属于高盐食物,此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钠离子,若摄入过多,就会危害血管健康。
过多的钠离子会导致血管内壁细胞的渗透压失衡,血管内壁出现肿胀现象,此时管腔缩小,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壁上的血栓或斑块,在告诉血流的冲击下,极易脱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