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鹏 赵鑫 刘欢 顾小萍
,南京大医院麻醉科(王立鹏、赵鑫、刘欢、顾小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39(08):-
DOI:10./cma.j.issn.-..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原创与交叉技术项目(-)
ORIGINALARTICLES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后路矫形术,通过多元逻辑回归的方法筛选与术后输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确定AIS后路矫形术术后输血的发生率并分析AIS术后输血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更好地指导AIS后路矫形术围手术期手术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本院例AIS手术患者相关资料(男例,女例),按术后是否予输血治疗分为:术后输血组(例)、术后未输血组(例)。
1.2 围手术期管理及相关变量收集
所有患者均接受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麻醉方式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年均参与脊柱矫形术台。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ECG及心脏超声检查;术中记录无创血压、HR、脉搏、PETCO2,并经左侧桡动脉连续监测有创动脉压,经右颈内静脉监测CVP,间隔1h行动脉血气测定;术后监测BP、HR、呼吸和SpO~18h,给予抗炎、补液、止痛等治疗,指导患者完成功能锻炼。患者Hb<80g/L或出现贫血症状,输注悬浮红细胞。
术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术前Hb、总蛋白、Cr、BUN、凝血功能指标及脊柱侧弯Cobb角,术中变量包括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是否截骨、氨甲环酸的使用、椎体融合数及术中输血数据,术后数据包括术后输血信息及术后3d引流量。所有数据来源于先联电子病历系统、苏州麦迪斯顿麻醉系统、实验室检查报告及输血记录。
2 结 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例AIS手术患者,术前Hb低于正常值(男性g/L,女性g/L)者86例(9.2%),平均术中失血量(±)ml,平均手术时间(±58)min,术中例患者需输注同种异体血(84.7%),平均输血量(±)ml。术后例患者(20.1%)需要输注悬浮红细胞,平均输血量(±)ml。
2.2 术后输血的单因素分析
为了鉴别AIS矫形术术后输血危险因素,连续性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使用Pearsonχ2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与术后未输血组比较,术后输血组患者年龄、ASA分级、血小板、术前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活化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术前Cr、术前BUN、截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血组患者术前Hb、术前Cobb角、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融合数、术后引流量、性别比、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变量转化及术后输血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对于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性变量,通过截点转化为分类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截点由ROC中尤登指数的最大值决定,统计学中尤登指数定义为敏感度+特异度-1。统计分析后,结合各变量的临床意义,临床截点分别为术前Cobb角50°、BMI17.5kg/m2、术前Hbg/L、椎体融合数12、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表2)。
为了确认AIS矫形术术后输血危险因素,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协变量包括是否使用氨甲环酸以及上述临床截点,结果如表3所示。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的脊柱侧弯患者术后需要输注红细胞,因此AIS矫形术术后再输血的风险不容忽视,判断患者术后需要输注红细胞的危险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椎体融合数超过12、术前Hb低、男性、术后引流量大均是AIS矫形术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作为单中心研究,研究对象存在一定程度的选择偏倚,外在效度有一定的限制性;此外,这是一项非对照实验,所有数据都来源于回顾性资料;本研究只分析了患者在院的输血记录,对于离开病区后是否再次输血未能分析。当然本研究也有自己的特色,正是单中心研究,所以手术操作、麻醉因素、术前检查都相对统一;研究人群限制在AIS,排除了其他类型侧弯的干扰,年龄限制在11~18岁,且样本量足够大,与以前研究结果相比,内在效度更高。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可登录我刊投稿系统平台(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