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跌扑扭挫伤以及关节因受寒、劳损、炎症等因素导致的局部疼痛、活动屈伸不利等症状十分常见。治疗急性痛症一向是针灸的强项,除防血、温针等常用疗法外,巨刺法和动气针法治疗痛症可取得不俗的效果。
“九刺法”是祖国医学古代针灸中的9种不同刺法,最早源于《灵枢》“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二曰远道刺,三曰经刺,四曰络刺,五曰分刺,六曰大泻刺,七曰毛刺,八曰巨刺,九曰火卒刺。”
巨刺法属于古代“九刺法”之一,最早见于《素问》,“痛在于左而右脉病之,巨刺之。”《灵枢》记载:“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即巨刺疗法并不是在局部疼痛或活动障碍的患侧取穴,而是遵循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思想,在相对应的健侧穴位取穴,例如:治左侧牙痛,可取右侧合谷穴。
中医针灸理论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如环无端”的整体,左右经气互相贯通,当外邪侵犯一侧经脉时,正邪在此相争相博,而另一侧经气则会出现逆乱阻滞而发生疼痛。临床上见左侧发生疼痛不利,实际上邪在右侧,故巨刺右侧,泻其邪气,补其正气,以疏通健畅经气,加快其气血运行,促进阴阳平衡。充分利用人体两侧经络的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疗效上也可以起到相互协同的功效,这就是巨刺法的治病机理。
与医生下针后患者取坐卧位静候不动的一般针刺疗法不同,动气针法是需要患者按医嘱“动”起来配合医生手法治疗的一种特殊疗法。通常是医生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泻法运针,在捻针的同时嘱患者运动相关的关节及患处,然后根据效果决定出针或留针,在留针期间也嘱患者继续活动患处关节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可见,动气针法是在传统针刺疗法中融入现代解剖学“运动具有止痛作用”理论的实践应用。
在临床上,巨刺配动气疗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和运动损伤引起的痛证,实证,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踝关节扭伤、颈椎病、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肩关节炎、肩峰撞击综合征、落枕、急性腕关节扭伤、致密性骨炎以及面瘫、中风等疾病,针刺治疗介入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尤其是急性扭挫伤,只要没有开放性伤口,不伴有骨折和神经、韧带、肌腱断裂的中低度损伤,患者对针刺没有明显的恐惧心理和晕针现象的,都可以采取这种疗法并能获得较好的疗效。相比传统针灸疗法,巨刺配运动疗法取穴不多,但在疗效上对关节活动障碍和关节疼痛的改善最为突出,有的甚至起到立竿见影、即时止痛的显著效果。
巨刺配动气疗法一般是每天针刺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对于中风一侧偏瘫、运动损伤的恢复期等虚实夹杂的症状,该疗法需要的疗程也相对延长,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该疗法显示出比传统针刺法更优越的效果,是一种疗效确切、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