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瘫有何表现?
面瘫(本文指周围性面瘫),俗称“吊线风”,以一侧面部口眼歪斜为主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限季节。发病突然,多数患者在醒后出现一侧面部麻木,不能做皱眉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露睛流泪,额纹、鼻唇沟变浅,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负担。2
面瘫的诱发因素及如何预防?
面瘫患者多数为免疫力较差人群,如失眠,熬夜,饮酒后,感冒,饮食不规律,劳累,生气,面部着凉等情况下易出现面瘫。预防面瘫的措施要从各个细节着手,例如避免直接对着电扇、空调,出门时若遇到天气寒冷的情况,可以轻拍或轻按面部、颈部以及耳后等部位,以加强身体的御寒能力;面部一旦出现麻木等不良状况,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断。3
面瘫患者的注意事项及护理
头面部避免受寒吹风,必要时可戴口罩防护,用热水洗脸刷牙,耳后部及病侧面部行温热敷。热敷之后切忌受寒,面对镜子进行皱眉、闭眼、鼓腮、呲牙等动作,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平时可用手轻轻按摩瘫痪的面部,以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坚硬、油腻、生冷食物。充分休息,防止疲劳过度,特别是在急性期,同时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面瘫患者多数眼睛闭合不全,应注意眼睛的保护,白天可眼药水点眼,晚上盖上消毒纱布,以防角膜炎。4
面瘫如何治疗?
研究表明,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进行针刺治疗,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急性期是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至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此为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疗效较差。我科近一年收治面瘫病人共73例,有效率97%患者女,40岁,8月23日自觉刷牙时右侧口角漏水,24日来我科针灸治疗,刻下症:右侧额纹较左侧明显变浅,不能皱眉,右眼闭合不全,流泪,鼻唇沟消失,鼓腮呲牙时口角严重左偏。连续针刺治疗12天后,额纹恢复如前,右眼可完全闭合,但眨眼时较左眼慢,鼻唇沟正常,鼓气时右侧口角仍不能完全闭合,较前明显减轻。患者自述“吃饭喝水时嘴不漏了,洗脸时眼睛不进水了”。继续治疗16天后,右眼完全恢复,双眼眨眼速度相同,鼓气时右侧口角完全闭合,口眼歪斜痊愈。专家简介
谷文龙,主治医师,针灸学硕士,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课题2项,擅长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中风后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痉挛性瘫痪、便秘、尿失禁等,擅长针刺治疗高血压、颈椎病、面瘫、失眠等。专家简介
郭敏,男,医学硕士现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教授,曾师从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全国名老中医黄文政教授,天津市名中医王耀光教授,曾于中国医院进修1年,参与完成科研课题多项,国家核心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现研究方向:陈宝贵教授名中医工作室传承研究及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专业特长:针灸、中药并用治疗中风偏瘫,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肩背疼痛等疼痛性疾病,眼针法配合中药治疗尿频、失眠等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内科杂病及常见病、多发病,各种癌症中晚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等。专家简介
李瑞华,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曾参与国家级“”课题“腧穴配伍优选与临床应用研究”的研究,参与省级课题2项。-医院学习。于年5月进修于天津中医院参加“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传承暨第三十九期“醒脑开窍”针刺法学习班,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传承工作室传承人。专业特长:善用针灸、刮痧、拔罐、电针、中药并用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背疼痛、中风偏瘫,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偏头痛等疼痛性疾病,面瘫、耳鸣、失眠等疾病。
专家简介
田叶,毕业于承德医学院中医学院,跟师于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纪小平教授,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殷振瑾教授。年参加中医临床学会委员杨志新教授相对穴学习班。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于年10月进修于天津中医院参加“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传承暨第四十期“醒脑开窍”针刺法学习班。
专业特长:运用针、灸、砭石、火针、刺络放血等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膝关节炎;月经不调、痛经;胃炎、便秘、泄泻;中风后遗症、面瘫、头晕、头痛、失眠等疾病。医院针灸科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