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死亡,所以我要活着。”
已经记不清第几次写北野武了,如标题,71岁的他,凭为什么让人念念不忘?
因为他的电影?
因为他的文字?
因为他的有趣?
...
除了这些,我想,更是因为他对人生的态度。在最新出版的《北野武的小酒馆》中,他说:
“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滚烫的人生,因为辛苦也能让人感受到生之快乐。”
《菊次郎的夏天》中的北野武
“滚烫的”!
当这个词用来形容人生时,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热烈,又更甚于热烈的对于精彩人生的追寻。
但精彩,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因为不幸本就是人生的补色。北野武47岁那年,曾在深夜摩托车时发生过一次严重的事故,朋友及家人甚至提前准备了告别式。
幸运的是,北野武还是活了过来,不过车祸以后,他的半边脸成了面瘫。对于人生中的这次低谷,北野武不忘调侃:
“在拔除从右脸横穿左脸的器械时,我能感觉到金属棒在鼻子底下一点一点地挪出去,同时还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那声音就像金属棒把我的脑汁也一并带了出来。
我说了句:我现在完全理解了关东煮的心情。
医生怒斥道:别说蠢话!”
这就是北野武的魅力,当你对他的叙述哈哈大笑时,猛然发现,这本不是一件悲惨的事吗?
北野武
也许正是这次事故,使北野武对死亡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我特别怕死。
但是,我要怎么做才能使自己免于一死呢?我认识一个人,那天他本该在那辆发生事故的京浜东北线上的,但因什么事耽搁了没乘上,结果反倒捡了一条命。人的生死,谁也控制不了,只是命运的拨弄而已。正因为是命,所以没人知道自己哪天会死。这样的想法令我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要是我现在死了,肯定什么也不会留下。世人很快都会忘记,有个叫北野武的人曾活在这个世上,就像落在地上的一滴雨,会被随后一滴又一滴的雨轻而易举地抹去痕迹。
但他惧怕的不是死亡本身,“我不是害怕被别人遗忘,而是害怕因为自己的人生空空如也,就这么轻易地被别人遗忘了,这样就太可怜了。我还什么都没做呢。”
年轻时的北野武
有人说,好的导演拍的都是自己。所以要想了解这个面瘫男人,除了读他的文字,那就是看他的电影。
在大部分影片中,北野武用一种直截了当、无声无息、令人猝不及防的暴力,赋予死亡和赎罪独特的仪式感,创造出瞬间暴力与纯粹安静的“暴力美学”。他用长镜头拍摄樱花、大海或是白雪覆盖的静谧森林,用野蛮粗砾、脑浆四溅来宣泄死亡...
被誉为“电影界莎士比亚”的黑泽明,临终前曾特别修书一封给到北野武,让他继承自己的衣钵——
“北野,你干得很不错,如果没有你,日本的电影未来将混沌一片。希望你能谨记我的托付,继续发扬日本电影的传统。”
对于北野武来说,这或许是最高的赞誉。
《菊次郎的夏天》
北野武的电影里的人物大多是孤独的,主角是社会边缘人物:小混混、聋哑人、孤儿、失去荣耀的警察、无人欣赏的画家,他们不被理解、也拒绝解释,生活在灰暗里,却偏执地守着心里仅剩的光。
年,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菊次郎的夏天》,男主角菊次郎的闲散无聊,无神呆坐,像极了父亲。
这部电影像是北野武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在世时,父亲沉默寡言,内向冷漠,隐含着一种冷冷的粗暴,让他不敢靠近。然而,当父亲一旦喝酒或赌博输钱回来,便会没完没了地自言自语,怒吼、暴跳,挥拳殴打母亲。
北野武怕父亲,也没怎么和父亲说过话,一种有意无意的疏离,一直横在他们父子之间。父亲去世后,北野武在整理遗物时,找出了两三张父亲练字的纸,上面歪七扭八地写着他的名字——北野菊次郎。
父亲到死都写不好自己的名字,但他一直在偷偷练习。可是,生前父亲明明常吼北野武:“会写字有屁用,刷墙又不用写字!”
就是这几张纸,让北野武哭了。哭得比父亲去世时还伤心。
就像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中的父亲,虽无所事事,但还是完成了“最充实”的一个夏天。
这就是北野武,这就是他电影里的光。
年轻时的北野武
李安曾评价北野武说:他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是,只要他在旁边一站,就能被编成一个故事。
没错,这就是北野武想要的人生,滚烫的,像水饺一样。
正如他的第六部作品《坏孩子的天空》里两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的对话:
“小马,我们还有明天吗?”
“胡说,我们才刚刚开始呢。”
LCA的独家合作艺术品已上线,欢迎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去看看。
你还可以看:
生活,就是一天加一天的平淡
在美术馆里富养孩子
新浪微博:L与CA
邮箱:lca_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