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易孔之见"↑
想起5年前,医院实习时,有一位胃酸过多的老太太进来就诊。老师按照中医的望闻问切循序诊断后,告诉我们说,中草药里有7味药能控制胃酸过多,随后,他竟在一个只有12味药的方子中把这7味药全用上了!
中医的思路不应该是这样的,顶多有一两味控制胃酸的要就足够了,其它的药都是用来调整她胃酸产生过多的原因。这位老师的思路显然是西医的“胃病治胃”的思路。
第二个星期老太太又来了,显然这个方子没有达到疗效。这种思维模式的最后结果,只会是丰富了西医,而弱化了中医,于是中医伟大的传统就变成西医的一个附属物。
虽然我是一个西方人,但出于连我都不知道的原因,我很热爱中医,希望它能丰富人类的智慧,使人不分种族、国籍,他们的身体、心灵均因中医而得到健康。中医几千年来应用了它自身独特的理论与手段治愈了无数人,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医疗体系,没有必要以外来的秤杆“纠正”中医的“不足”。
2
在中国,中医自己“不团结”
在接受采访时,胡碧玲表示,中国中医自己“不团结”,这将导致中医发展困难。
首先,中国中医存在学院派和民间派之争。
“中国中医有学院派和民间派,学院派以为民间派不懂理论,民间派以为学院派看不了病。”
学院派,指从高等院校毕业的中医从业者;民间派,指在传统的师承方式和实践方式中产生出来的民间中医。
胡碧玲解释,学院派专业学中医,但很多却不能实战或疗效不佳;而学院派看不起民间中医,以为他们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理论基础,纯粹凭个人经验治病。
胡碧玲称,医院校毕业的学生都看不了病,但这样的说法也不是尽对的,学院派里也有一些很好的医生,同样民间派也不乏吹嘘之辈和江湖骗子,但争执和相互看不起解决不了问题,也不利于中医的发展。
其次,中医保守,经验秘方不公开交流。
在胡碧玲看来,在中国,很多中医都有点“敝帚自珍”,不愿意把自己的中医技术拿出来大家一起交流研讨,或者毫无保存地进行传授。她认为,假如中国的中医们都能团结一致,把自己擅长的医术拿出来取长补短,中国中医肯定能更蓬勃地发展。
中国中医的“秘方”、“验方”之类让西方人看不懂,他们不能理解中国很多中医成就因为缺乏传承人,而宁愿湮没也不公开,让后人在故纸堆里拼命钻研挖掘,西方人认为,一个好的学术成果就是要公开或者保存。而中国中医却认为,哪怕是一个普通的药方都是自己多年的心血所凝,也是在杏林立足之本,哪能随意传人?要传也要传给自己的后代,所以造成“独门”、“祖传”之类在中国中医当中屡屡可见的局面。
胡碧玲说,自己为了学习中医,除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求学以外,还经常四处走访求师,研究学习中医的各种诊疗方法和经验。为学一些独到的针灸技术,她去过山东学习一种靠传承沿袭的针灸方法,但所获未几;医院中学习针灸,但只能靠自己在旁仔细观察,针灸医师并没有过多的言辞和解释,胡碧玲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理解针灸方案的原理。
3
中国中医的传承难以为继
“中医太伟大了!”胡碧玲发自肺腑地说,固然,她至今还觉得,来中国学习中医,是一个颇为奇妙的决定,但这并不妨碍她一直坚定地走下往——即使是其间,她曾到中国社科院攻读研究道家哲学的博士,她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道家的朴素辩证思想,以求更好地理解中医、学习中医。
在中国学习的历程中,她深深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感到在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里,传统文化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因此,她认为中国中医的传承正面对巨大的难题。
她从自己学习中医的经验和体悟总结:中医的学习是特殊的,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应照搬西方的教育体系。
4
在中国,中医为什么难以传承?
胡碧玲认为,现在中国中医药专业的学生看不了病,这就说明“中国中医的教育失败了”,而民间的中医传承由于种种问题也将面临断代,中医在本土怎么能发展下去呢?
“作为一名医生,却看不了病,那谁会来找你呢?”胡碧玲的话很直接,“有很多学中医的都改学西医了,以后学中医的人会越来越少。”
“很多学中医的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有的只能去药房抓药,有的考西医研究生,有的转行当编辑,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太多了!”
在她看来,这就说明了西方的教学体系不适合中医的发展和传承。
胡碧玲之所以学习道家哲学,是由于她认识到,中医和西医具有根本不同的世界观和不同的方法论,而中医看病需要具有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现在在中国,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西方的教育模式,而且现代教育里西方的东西特别多,当你进入中医药大学学中医的时候,不能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很多中医的东西就没有办法接受。为什么现在有中医医师开西药、开化验单的现象?那是由于,他们是在按西方的方式思考问题!”
至于民间中医的传承,胡碧玲觉得,规模太小,随时可能断代。
事实上,自年《执业医师法》颁布后,假如民间中医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而为人看病是非法行医。而《执业医师法》第11条和卫生部第6号令、第52号令对“师承或确有专长”的民间医生考取“执业医师证”门槛较高,民间中医假如没上过医医院供职,很难获得医师资格。
“现在真的掌握中医的这些人还有一部分,再过几年,这些人可能就根本没有了,那么下一代的人有几个能真正掌握中医?”
继而又说,“即使有人得到了医术传承,假如他不在正规的院校里面取得一个学位,社会不承认他,病人也不会去找他看病。”
“很多得到医术传承的民间中医会由于没有医师执照不再行医,医术的传承往往也会因此而断。”胡碧玲说。
5
中西医结合可能导致中医消亡
胡碧玲的另一个观点是,中西医结合是行不通的。
胡碧玲对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中国中医界成为主流感到很遗憾。
“我觉得现代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暗藏了中医的灭亡。”
“这真不啻为是一个嘲讽。”胡碧玲很认真地说,“由于西医是不会容纳中医的,容纳的是一些技巧,但不会接受中医的理论。”
“西医理论根本不承认中医理论中的气、经络、阴阳五行说等等。所以中医为了‘科学化’,其治疗配方中的思维就越来越接近西医的思维模式,现在选药越来越不按传统的性味模式相配,而是按西方科学的药理作用相配。”胡碧玲说,“现在中国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中医的病名来诊断一种疾病。”
她不客气地指出,“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误区,是完全的西化。同时,她认为即使要中西医结合,也应该是中医容纳西医。
“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来看,唯一可以实用的方法是把西医融进到中医里面,而不像现在,把中医融进到西医里面。因为中医看病是在生命的层次看病,西医看病只是在肉体的层次而已。”
胡碧玲又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说明,西医大多以为疾病一定与各种细菌侵进、局部病变等有关;中医看病,是把人看成一个整体,而不只是集中在患病的部位。中医的重要特点是“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到患者的证据,透过证候(现象)捉住疾病的本质,分清邪正,扶正祛邪。因此,中医更加具有整体观,而中医宏大的内涵足够容纳西医。
她坚持以为,中医药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与西医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不能迫使中医去迎合西医的“科学观”。而现在,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思维变异中,逐渐丢失了本有的“中国特色”,而被边缘化。假如再不及时以正确的方式拯救,或许过不了多少年,中医不排除像大熊猫一样会成为“濒危国宝”,从现在的“危症”恶化成“绝症”。
6
中医在海外比西医可能更受欢迎
胡碧玲谈到,目前,中医在国外发展得非常好。据她所知,在欧美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有中医诊所,尤其是北美洲,往往规模较大并且不止一家。同仁堂也已经进入北美洲,在温哥华、多伦多都开设了分店,并且生意非常好,往往都是病人主动求诊。
胡碧玲女士说,现在西医药在外国人的眼里快走到尽头了,主要有几个问题已令众人警觉,首先是发现病症后需要大量的检查,用度高昂,手术费更是天价;其次是很多疾病一旦发生,便面临终身吃药的痛苦,有的药物还会很快产生耐药性;再次是西药作为化学合成物,会有各种未知的毒副作用。
世界文明程度的进步,仅靠单一的现代医学技术已不能应付这种复杂的新局面,医疗模式的转变和回归将会掀起潮流。并且,由于人们对化学药品副作用的了解深入,国际医药市场中,传统药物的用途和影响也将不断扩大。
主流的西方医学在西方已发生了悄然而又深刻的改变,西方人已经了解到西医疗法的不完善,并开始寻找一些其他办法来替代,包括中医在内。替代医学因能够解决人们的身心疾病而开始广受欢迎,中医是几十种替换医学里在西方发展最快的一个。西方学者认为,21世纪应该是精神的世纪,而西医擅长的仅仅是把人的肉体看作诊治的对象,很难在身心这一领域有所建树。
据统计,现有60%以上的欧洲人使用传统药品,欧洲占全世界草药市场份额的44.5%;而美国公众和医学界也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广泛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美国的3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早已经批准针刺医疗活动,每年有万以上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针刺医师达到1万多名,同时从事针刺的西医师约有人。”胡碧玲透露,“而我已经从广州中医药大学取得了博士后学位,即将前往美国的一所大学担任中医相关课程的教学。”
“中医在中国可能会慢慢地逐渐走向衰弱走向消亡,反而会在国外的一些地方慢慢地兴起。由于中国目前的医学环境,不太能够支持中医的发展,中国中医现在的研究都是在用西医的那种理念去研究,中医在中国没有发展的土壤。”胡碧玲说,“你要是不发展,任何一件事情他很快会走向灭亡”。
什么病看中医?什么病看西医?中医是我国几千年的独特医学瑰宝,西医在中国是近百年兴起的医学科目,虽然两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也都不妨碍其能治病救人。
有些人说西医好,有些人说中医强。我们认为,不同的病,中西医各有所长:
有一些病应该更加注重调理,就不应该跑去看西医;有一些症状则更加适合西医,比如一些紧急的状况等。
我们整理了一下,根据不同的症状,推荐不同选择方向~
“
心脑血管疾病:先西后中
如: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等。西医在急性发作时有迅速控制症状的作用。但不能根治疾病,中医药主要在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发挥巨大调理作用。
“
便秘:首选中医
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不要过多服用泻药,避免药物依赖。
“
颈椎病:首选中医
中医理疗是治疗该病种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药调养,更有优势。
“
腰椎间盘突出:首选中医
更多情况下中药配合理疗效果较好,西医主要在疾病晚期手术治疗方面有优势。
“
面瘫:首选中医
西医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中医针灸配合理疗效果在临床上疗效更确切,一般来说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
“
口腔疾病:首选西医
西医牙科相关医疗器械完善,在手术矫形、治疗等方面优势明显。
一些非器质性病变比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则可选择中医治疗。
“
脾胃病:首选中医
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
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
过敏性疾病:首选中医
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药后容易反复。
而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
皮肤病、青春痘:首选中医
西药副作用相当大,不宜久用;中医从全身调理,作用缓和但持久。
“
白癜风:中西各有特色
白癜风为难治性疾病,治疗需要持续。西药主要在局部用药、激光治疗方面有特色;中医依靠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养。
“
带状疱疹:首选中医
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引起,西医针对病毒也没有特效药物。中西医疗效较好,需要注意防治并发症及后遗症。
“
特发性脱发、斑秃:首选中医
这类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医不易治疗。中医从气血不足、脏腑虚损、痰湿瘀热等角度出发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
妇科病、感染类疾病:中西医皆可
如盆腔炎、阴道炎等。对于急性发作期、采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见效快。中药和中医理疗则对一些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疗效更好。
“
不孕不育:根据病因
首先应该仔细查找病因,再确定找中医还是西医。属于输卵管阻塞等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西医治疗较好,但大多数功能性病变引起者,中医药调理有独到之处。
“
原发性痛经:中医
西医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不佳,多属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较好。
“
月经失调:中医
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
西医治疗在一些人群身上较为明显,中医长期调理更加安全。
“
失眠:看中医
失眠大多属于功能性紊乱,中医可从气血、阴阳等角度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镇静安眠类的西药容易导致依赖,只能短时间服用。
“
偏头痛:看中医
首先检查明确病因,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采取中医调理。
偏头痛大多没有病因,属于功能性紊乱,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
“
亚健康:首选中医
西医生化检查等指标正常或轻微异常者,都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
“
复杂慢性病:中医
如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通过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
非器质性疾病:中医
有些人平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力不足、头晕目眩、口臭、便秘、心情烦躁等症状,虽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经西医化验、拍片检查却发现不了明显的器质性异常。
这些也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选药,做到提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
看中医的六个注意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但很多人去看中医前,经常因为忽视了一些细节,而影响了中医师对病人气色、舌脉的观察,进而影响对病情的诊断。看中医,一定要做到6个“不”。
1、不化妆
“望诊”对诊断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中医师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2、不吃容易染舌苔的食物或药物
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变得白腻;杨梅、乌梅等,容易使舌苔变黑;咖啡、橘子以及维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变黄;就诊前刚喝热饮,可使舌质变红。
3、不使用或食用气味浓烈的东西
不要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或护肤品;不要吃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等,以免影响闻诊的准确性。
4、不做剧烈运动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就诊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诊断造成影响。
5、不频繁更换医生
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而频繁更换医生只会造成治疗的重复。
一般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1~2个月后仍无明显效果,可以考虑另选大夫,但一定要将以往的病历或处方保存好,以便让医生了解您的治疗情况。
6、不沿用过去的处方或别人的处方
有些人认为,这次病好了,可以把方子留着,以备将来症状再次出现时使用,或者看到别人跟自己的病情类似,便将别人的处方拿来自己用。这是不正确的。
◆◆◆◆
看西医的四个注意
西医的诊断和治疗,除了需要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各类的检查报告作为诊断依据。为了尽快看好病、避免多余的检查、减少冤枉钱,看西医的时候,下面这几点也要注意。
1、记清发病过程
发病的时间、原因、过程等对疾病的判断非常重要,所以就诊西医的时候尽量简明地介绍病情很有必要。
2、预约检查问清注意事项
西医的各种检查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是否需要禁食、禁水;衣着要求,有些检查不可佩戴金属等制品;时间要求,雌激素检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参考值等等。不按要求,有些会耽误时间,而有些则会直接影响结果,妨碍诊断的准确性。
3、查体做好个人卫生
西医的很多检查需要直接和身体接触,如泌尿生殖科、肛肠科、皮肤科的检查。做好这这类检查前注意做好个人卫生,更有利于检查进行。
4、复诊带好用药单及病例
通过检查报告的对比,医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病情的进展。西医的药名有些很难记,如果医生询问又不记得,可能会妨碍诊治。
文字、图片由易孔之见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易孔之见推荐
发现多维的自己,创造想象中的世界
原来你也是这个世界的限量版
▼
老杜梦画
LDMH
﹀
﹀
﹀
自说自画,供您消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