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特征就是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数值的显著下降,也因血小板减少而导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治疗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急性期患者一般在发病1-2周左右出血较重,因此发病初期,要减少活动,避免创伤,注意卧床休息,积极治疗。
同时,在疾病防治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预防及控制感染,阿司匹林可致出血,亦须避免。
给予足量液体和易消化饮食,避免腔粘膜损伤。
为减少出血倾向,常给大量维生素C及P。局部出血者压迫止血。
若出血严重或疑有颅内出血者,应积极采取各种止血措施。
首选治疗: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每日1mg/kg,有效者逐渐减量维持,总疗程3~6个月
一般认为激素的疗效系由于:①降低毛细胞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倾向;②减低免疫反应,并可减少PAIgG的产生及抑制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对附有抗体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故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早期应用大量激素后,出血现象可较快好转。
目前仍主张在发病1个月内(特别是2周内)病情为中度以上或发病时间虽长,但病情属重度以上的病人应给予激素治疗。用药原则是早期、大量、短程。
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注意监测电解质、血糖、血压、骨质疏松、胃肠道溃疡等副作用,酌情防治。
由上可知,激素类药物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否则会逐渐显现出药物不良反应,对身体健康造成二次伤害。
二线治疗:激素治疗无效者
激素无效或有效后复发、需较大剂量激素方可维持血小板计数在安全范围或有激素禁忌证,可酌情予脾切除手术,或采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使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环孢素的治疗,具体用药剂量需遵医嘱。
脾切除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缓解率为70%~75%。但应严重掌握手术指征,尽可能推迟切脾时间。且切脾有风险,患者免疫力降低,其远期预后较差,复发率高。
急症治疗:板值极低,严重内出血者
适用于:①血小板计数10×/L,伴活跃出血;②内脏或颅内出血;③近期拟手术或分娩者。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点:约0.4g/kg·d,连用5天。约70%~80%的病人可提高血小板计数,特别对慢性患者有暂代切脾手术的倾向。丙球价格较为昂贵。
输新鲜血或血小板:仅可作为严重出血时的紧急治疗。因患者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输入的血可很快破坏,寿命短暂(几分钟至几小时)。故输血或血小板不能有效提高血小板数。
中西医结合治疗:标本兼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多有病情反复发作的现象,尤其是慢性期患者,病情久治不愈,反复用药,常规的激素,丙球都没有明显效果。
而加入中医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辨证而治,不再只是短暂提升血小板数值,而是能够在提升血小板数值的同时,使之稳定下来,不再反复!
备注:
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案还有不懂的问题,可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疑难血液病在线问诊!
①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