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明英。卓明英被誉为“微创耳蜗植入名家”,在专注于人工耳蜗植入的十余年间,他已为超过例失聪病人做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从未失手。医院常务副院长的管理职务,每天6医院查验自己的病人,风雨无阻。却鲜有人知道,卓明医院担任一名耳科专家时,他曾医院第一位竞聘上岗的副院长,辞职下海时,正值大好年华,前程似锦。问道者谢嘉晟1人工耳蜗植入专家卓明英现在医院常务副院长、人工耳蜗植入中心主任。医院是台塑大王王永庆于年在厦门海沧创立的医疗机构。年,通过公开招聘渠道,卓明英由当时医院副院长辞职下海,医院的一名主任医师。至此正式脱离体制。今年56岁的卓明英还是一位人工耳蜗植入专家,曾主刀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听力重建、启聪行动”指定的福建第一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至今已为超过例失聪患者做过耳蜗植入手术,并且从未失手。和术后的小朋友们合影。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现在全世界都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越早植入越好,可以避免哑巴等伴生疾病的发生。卓明英还担任着不少社会职务。他是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务委员,厦门市医学会常务理事,中残联“听力重建、启聪行动”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和福建省残联人工耳蜗项目评审专家。卓明英一脸面善和蔼可亲,不只于采访者,医院的病人,他更是如此。他信奉两句座右铭:病人是你的老师;病人是你的衣食父母。他的理解是,因为病人医学知识才能得以不断丰富和实践;也因为病人,医生才有了养家糊口的一份工作。这种对病人的不一样理解,让卓明英长期对病人格外上心。医院建在海沧,他住厦门本岛,每天早上,他差不多会在5点半起床,6医院,6点40分起查验病人。在医院工作的11年来,天天如此,风雨无阻。他的查验病人工作会在7点15分之前完成,医院每天召开的业务交流会,8点结束,随之正式开启一天的工作流程,包括接诊和主持手术。卓明英每天流程这样安排有他不一样考虑。“我首先是个医生,要对病人负责,必需及时知道病人的情况。”医院医管分治,医院日常事务另有专人管理,院长医院医疗事务,把院里事务和查验病人工作消化在正式上班前,在接诊或手术过程中就可以尽量避免因为这些日常工作而分散了精力。卓明英有“微创耳蜗植入名家”之誉。事实上,在医院工作的11年来,他一直坚持自己主刀,力求万无一失。耳蜗患者很多是婴幼儿,机会只有一次,手术上的任何失误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把接班人带上手之前,他必须亲历亲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放心。2把患者当老师卓明英在医院专注于听障领域已经11年,在此之前,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了22年。卓明英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辞职下海应聘到医院工作之前,他本来前程似锦。专业学术讨论。他35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管理着一众有比他年轻也有比他年长的医生。41岁时,医院被指定为首家干部选拔试点医疗机构,他通过公开竞聘上岗,又成为医院最年轻的副院长。即便是经历了几轮医改后的今天,在大好年华时点,医院的副院长,都是前程似锦、衣食无忧的。但令很多亲人同事大跌眼镜,年,在担任医院副院长四年后,卓明英突然放弃了令人眼馋的副院长职务,辞职下海,应聘到医院医院普通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大好年华从前程似锦的职场激流勇退,卓明英的想法非常简单:“医院副院长的岗位,可能其他人也能做的很好,但是对于有着良好耳显微外科基础的自己来说,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才是更大的挑战。”卓明英始终牢记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从医初心,在他看来,帮助那些先天性听损儿童恢复听力更值得他去努力。显微镜下微创耳蜗术。他曾于年作为中国选派的医疗专家援助过非洲的塞内加尔。相对于国内的医疗条件,当时塞内加尔的条件之简陋堪称触目惊心,很多父母带着患病的医院时,已经是下班时间了。当地医生下班时间一到,马上收拾走人,患者父母只能带着孩子在空地上等到次日天亮上班。但卓明英让塞内加尔的患者感受到了中国医疗专家的专业和友爱。不管多迟,他都会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患者才下班。由于医疗条件极其简陋,对医师的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很经常的,为了抢救患者,卓明英顾不上太多讲究就披挂上阵了。不过,也就在援非的一年多时间里,有“患者是医师的老师”的理念,卓明英接触了大量罕见的疑难杂症,这让他在日后的业务成长中,得到了可遇而不可求的临床实践机会。3微创技术是这么炼成的卓明英从医以来的第一台耳蜗植入手术是在医院完成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是目前让重度聋患者重回有声世界的最有效的手段。年,医院的创始人王永庆通过中残联每年为大陆失聪患者捐赠人工耳蜗,医院由此成为中残联指定的全国20家、福建唯一一家人工耳蜗植入定点服务机构。彼时已是耳鼻咽喉科专家的卓明英第一次接触耳蜗植入手术。耳蜗植入手术对于失聪患者来说,越早做康复效果越好。越早为患者植入耳蜗,就可以帮助患者更早训练听力,从而避免哑巴,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卓明英先是跟着台湾医师学,并到台湾、澳大利亚及美国接受专业培训,他用大量标本练手;平时在家,买了解剖显微镜,时常数小时在显微镜下练习手术操作,硬是练出了一手精湛绝活。他曾多次受邀到上海、广州和澳大利亚等地出席同行的学术交流会,当着线上线下上万同行的面,现场直播操作示范。推广微创耳蜗技术。人工耳蜗植入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手术,其中,找出并保护好“面神经”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用卓明英的话讲,“把‘面神经’找出来手术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找到“面神经”是耳蜗植入绕不开的一道槛,手术过程中,“面神经”稍有损伤就会造成患者终生面瘫。而“面神经”的粗细只有2毫米并包埋在坚硬骨头中,在锋利的电钻手术刀面前,“面神经”显得极其脆弱。人工耳蜗还很昂贵,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时,一个耳蜗的价格就高达30万元,植入失败,一个耳蜗也就报废了。这些因素组成了耳蜗植入手术的高门槛。凭借长期标本训练积累的经验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卓明英在已做过的上千例耳蜗植入手术中,大多数是儿童,其中年龄最小的仅有6个多月,从手术切口设计到无痕缝合,他始终牢记“微创”概念,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在手术成功同时,尽可能保存内耳结构,并让患儿早日康复。卓明英和医院的耳蜗植入手术,已然成为福建医界的一面招牌。近年来,中残联指定的福建人工耳蜗植入定点服务机构已由当初的1家增加到5家,但因为卓明英和医院的技术效应,每年福建医疗机构服务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超过半数仍然来自于医院,而卓明英始终是这项手术的主刀医师。尽管技术领先,卓明英至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是带学生,还是自己操刀,在术后他都会反复观摩操作视频,力图从中找出精益求精的改进方式。他不只要求自己,也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因为,每个失聪孩子植入人工耳蜗的机会都只有一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ermiantan.com/bemtzz/1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