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晚上,一男子参加朋友聚会,饮酒4两后(平时酒量为1两)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伴有不能言语,频繁恶心,明显烦躁,且小便失禁。
19:28,该男子被紧医院急诊室,医生检查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伴有不能言语,烦躁不安。头颅CT检查提示未见高密度灶,血常规、血凝检查、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血钾:2.49mmol/L。NIHSS(脑卒中量表)评分:16分(意识水平1分、意识水平提问2分、面瘫2分、左上肢3分、左下肢3分、感觉1分、语言2分、构音障碍2分)。诊断为“脑梗死”。
20:43,给予阿替普酶(r-tPA)7mg静脉推注,后续予以0.9%NSml+阿替普酶(r-tPA)63mg静脉点滴进行溶栓治疗。
20:50左右,患者左下肢可以抬起;21:20左右,患者左下肢与右下肢肌力基本对称;21:50左右,患者左上肢近段可以抬起。经积极治疗,患者目前言语功能明显恢复,能与人正常交流,左下肢可以抬离床面,左上肢活动恢复不理想。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中医称中风,是大脑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堵塞造成的大脑缺血、缺氧。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脑卒中即脑溢血,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脑卒中常见症状包括: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反应迟钝、失去平衡、吞咽困难、言语困难、意识障碍或抽搐等。
怎样早期识别脑卒中?
一、“中风1-2-0”
中国卒中学会向公众推荐“中风1-2-0”这样一个便于公众理解的卒中迅速识别、即刻行动的新策略。
1看1张脸
2查2只胳膊
0(聆)听语言
!快打
二、“FAST”法
目前,国际上将“FAST”口诀作为判断脑卒中的预警信号,用通俗的语言概括就是“言语含糊没笑脸、医院”。
“言语含糊”——即留意是否出现说话不清楚或无法说话的现象。
“没笑脸”——就是对着镜子微笑或是伸舌头,如果出现脸歪嘴斜、舌头偏向一边,便是异常情况。
“胳膊不抬”——观察双手是否能同时抬高平举,其中一只手是否会无力下垂。
其实“FAST”口诀具体表现是以下情况:
F(face):脸,无法微笑,嘴巴或眼睛下垂;
A(arm):手臂,无法顺利举手;
S(speech):说话,无法流利对答或话语不清;
T(time):时间。
一旦发现身边人出现上述3条中的任意一条或多条,应立即拨打,并立刻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是关键
脑卒中一旦发生,越早接受治疗,治疗效果就越好,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目前认为发病后3-4.5小时内是治疗的黄金时间,在这个时间窗内使用溶栓药物开通堵塞的脑动脉,恢复脑细胞的血流供应,可以使部分脑细胞恢复正常功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审核:魏璜
供稿:邱永升
改编:张忠顺
制作:王琳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