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面部神经炎。中医称之为“面瘫”、“吊线风”、“口眼歪斜”。常由于面部吹风或受寒后发病,冬春季多发。临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性的,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
面瘫的病因
在现代医学中,面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病因有:病毒感染:病毒性感冒、流感、口唇疱疹等。
受寒着凉和自主神经不稳定,面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收缩缺血、缺氧,毛细血管扩张,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到压迫等。
面瘫的临床表现
1.绝大多数突然发生麻痹,或有面部受凉、风吹病史,部分病发前耳后有牵扯感或不适,表情肌麻痹在几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面部表情不灵、歪嘴斜脸、眼睑不能闭合、眼裂变大、前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平坦,口角下垂。
3.动作障碍,闭目,鼓气、露齿、噘嘴和吹口哨均不能,进食时食物残渣容易堆积在患侧,需用手掏。
4.疼痛伴流泪、口水下倘。
5.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
6.其他症状有听觉过敏、流泪减少或前庭障碍。
面瘫的治疗
西医以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扩张脑血管以改善患侧供血,在初期用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中医中药,辨证论治,以风寒侵络,筋失所荣,驰缓为瘫。早期以祛风散寒,镇痉通络;中期以祛风化痰止痉;后期以培补气血,止痉定挛。以牵正散为主方,再随症增补。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面瘫有独特疗效,见效快,效果明显。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
医院中医科刘旭华主任面瘫治疗案例1:
面瘫案,夜间受寒,舌苔白腻,属脉络空虚,风痰阻络,宜祛风化痰通络,针药并用,日渐好转。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