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又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主要包括额肌(抬眉)、眼轮匝肌(闭眼)、颧肌(露齿)、颊肌(使唇颊贴紧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口轮匝肌(闭口鼓腮)、其他口周围肌(提口角/上唇、降口角/下唇等)、颈阔肌(降口角)等肌肉。
(图片来源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郭光文、王序主编的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治疗手段
(1)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在不同的时期可进行抗病毒、激素减轻水肿、营养神经等治疗。
(2)物理因子治疗:急性期可行高频电疗、透热疗法减轻神经水肿,激光照射促进神经再生;恢复期可加做神经肌肉电刺激(电体操)刺激面肌,延缓面部肌肉萎缩。
(3)恢复期亦可进行针灸治疗。
康复锻炼
患侧面肌活动开始恢复时应尽早进行功能训练,面肌的功能训练,以训练表情肌的功能为主。
对着镜子做抬眉、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次约20分钟,每日3次,并辅以面部肌肉按摩,直至康复。
抬眉
闭眼
露齿
鼓腮
吹口哨
面肌功能训练视频
注意事项
1.急性期减少户外活动,保持眼部清洁;可用眼罩盖住患眼或涂抹眼药膏,预防结膜炎及暴露性角膜炎;尽量减少用眼。
2.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避免坚硬的食物;尽量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注意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刘家远传播康复理念,共享康复信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