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指导
周晓平博士
文
今天也在减肥的汤汤
校对
木木夕、不二
夏天就要到了,想趁着这个时节给大家分享夏季养生小知识,就突然想到去年的一个事儿。
去年夏天的某一大早,我照常上班,诊室里早坐了个年轻小伙儿——他垮着脸,紧锁着眉,头发乱乱的——一见到我就急切地喊:“医…生…医生救救我!”我吓了一跳,仔细察看他的面容,发现他右边半边脸完全“垮掉”了,眉毛、眼角和嘴都向下耷拉着。
他语无伦次地说一觉醒来自己就这样了,还以为睡着的时候被人打了一顿。我忍不住笑了,让他冷静冷静好好回忆。
据他回忆,他昨天打完球太累太热,就冲了个凉水澡,灌了很多冷水,然后开了空调躺在床上,后来太累了就迷迷糊糊睡着了。我听到这里大概心里就有数了,又看了看他的舌头,把了把他的脉。
他继续激动说:“谁能想到,第二天一早起床,我照镜子一看,吓了一跳,这脸完全变了模样,吓得我直冒冷汗。更可怕的是喝水时,水直接从嘴角流下来,闭都闭不住。医生我这该怎么办呀?”
我告诉他不用担心,他这是典型的空调病--面瘫(面神经炎)。他还觉得奇怪,说自己从来不知道吹空调的会把脸吹歪,我和他说不仅空调会把脸吹歪,长时间对着电风扇吹也会把脸吹歪。
这类面瘫其实就是:人体正气不足,面部、耳部遭受风寒(雨淋、吹风、吹空调、受凉等)袭击,络脉空虚,风邪寒邪趁虚入中,气血痹阻而致使局部经络淤滞,筋肌纵缓不收。
而除此之外夏季还有很多因为夜宵海鲜加冰啤酒猛灌导致发烧、腹胀及上吐下泻的脾胃寒湿证收治进来的病人。海鲜和冰啤酒吃得爽的可是要默默注意了。
很多人都觉得既然到了夏天,外面这么热,就赶紧灌点凉的才舒服,可是在《黄帝内经》中却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意思就是虽然天气很热,大家习惯上会各种降温解暑、灌冷饮冰西瓜。可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人的阳气也升发,我们应该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它好好的生长,而不是寒凉伐阳。
那我们赶紧来学习夏日养生的“三慎二养”吧!
三慎
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1
慎贪凉
贪凉一时爽,医院客。
①过食冷饮:
现在有些年轻人运动过后就猛灌冷水大口吃冰,当时确实感到透心凉心飞扬,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很伤肠胃的,易导致肠胃痉挛、腹痛甚至轻微的腹泻。
故“夏季运动后宜温饮”,水温在25℃-30℃的水是夏季最佳饮品。
②空调病: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常有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
建议:
室内合理通风:不可不通风,也不可一直待在通风环境。室内应该合理通风,自然通风不足的话可以幅以绿植、电扇及空调,给自己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室外散步:时常出来走走,不要总待在空调房里,勿做“保鲜肉”。人处于室外的时候不可以在露天凉台和树下睡觉,以免感受风寒湿邪生病。
治疗:
夏天,适当出汗很重要,汗出通畅是肌肤健康的保证,因此,待在空调房里较久的人,请喝温水,适当食饮,合理运动,这样有助于腠理开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哦,想要排湿、寒、热都请参考上条,因此夏季也是排毒祛湿的黄金季节,外借天时地利,遏养阳气,想要祛湿寒的可千万别错过啊!!!
2
慎起居
夏季宜晚睡早起:
早上空气比较清新,起床后可以去室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加油,今天也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哦!
注意,这里的晚睡不是熬夜,11点之前一定要入睡了哦。
3
慎夏病
有些病好发于夏天,多数是可以预防的,我们来看看两三种常见病。
①疮:
急性化脓性毛囊或毛囊周边的炎症,多见于小儿。
诱因:
尼龙化纤衣服或者厚衣不利于汗液的蒸发。
小儿抵抗力弱
治疗:
皮炎或湿疹初发的外治法——
(若是久发较重者请及时就医)
选择鲜品:枇杷叶,马齿苋,桑叶,金银花,蒲公英等
大水烧开,晾凉,取湿巾或纱布,浸透药液,敷患处即可
注:湿敷的止痒效果一般,但是温和无刺激(适合大众),也不会有色素沉积留疤。
蚊虫叮咬起包可用紫草膏,无条件的盐水敷也是极好的。
扫一扫即可购买
②腹泻:
常见恶心呕吐拉肚子(病从口入)。
诱因:
贪凉吃冰喝冷水。
食用变质倾向的的剩菜和水果。
饭菜被苍蝇蚊子“亲吻”过。
治疗:
吃坏肚子的不治疗,注意喝点盐开水就好。聪明的肠子通常拉完就好了,有问题刹不住的请及时就医。
二养
1
养“神”
①午睡半小时=充电。
《皇帝内经》有"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晚11时至凌晨1时,是阴气最盛,阳气衰弱之时。中医认为“阳气尽则卧”,这个时刻休息睡眠效果最好。而中午11时到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阴气尽则寐”,所以午时也应睡觉。不过以“小憩”为主,只要半个小时即可。午睡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保持头脑的清醒。
午睡最佳时间:饭后活动十几分钟后
午睡最佳姿势:躺卧(最好不要趴在桌子上睡)
②平静心绪。
夏天易犯心火,人容易烦躁,想发火,尽量避免直面太阳直射,保持心情的愉快,不强迫自己进行脑力思考和高强度的工作,保持好心态。毕竟我们小仙女们是不能随随便便生气的,古言常道:“心静自然凉”。
2
“食”清补,补气养津液
给大家推荐几款容易制作且效果比较好的防暑药粥:
①清炒西瓜皮
:
西瓜皮
:
1.西瓜皮的处理:切掉西瓜皮的外皮,取得厚些,留靠里较嫩的部分切成薄片。
2.切姜末、蒜末下油锅爆香。
3.倒入切好的西瓜皮,大火快速翻炒,加盐、味精,出锅
:
清热解毒,利小便,适用于水肿病人。
(高血糖病人其实不适合吃西瓜,西瓜糖分多,就可以建议清炒西瓜皮)
②白扁豆粥
:
鲜扁豆克(干者60克),大米60克
:
将扁豆洗净,与大米同煮为粥。早晚分2次服食。
:
白扁豆化湿和中。既可预防中暑,又可治疗中暑,对伴有呕吐的中暑更有效果。
注:
在煮白扁豆粥时可加3-6朵扁豆花,可以增强祛署的功效
在煮白扁豆粥时也可加竹叶卷心,可以清心火,平烦躁,利小便
(扁豆花和竹叶卷心都是当季的,非常方便摘取)
③去暑汤
夏季可多用绿豆煮汤(尽量不放糖)或海带煮汤,均有祛暑之功。两者分开煮。
:
绿豆清热去暑,海带利水消肿,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水肿病人。
注:绿豆性凉,体质虚寒的人不宜多喝绿豆汤,容易腹泻,经期不宜食用。
制作方法简便明了,有没有心动呢?心动不如行动,小吃货们袖子撸起来呀,夏季养生从食谱做起,从你我做起!
生活小提示
1
夏季常备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
夏天感受风寒湿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腹中肠鸣的感冒和肠胃炎。
2
夏治三伏行针忙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漏肩风(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粘连)、网球肘、腱鞘炎、膝关节炎、腰肌劳损、神经痛、宿伤、慢性肠胃炎等,都可以打伏针治疗。
有些慢性病也并不是单靠三伏天打伏针就能彻底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治疗上持之以恒。所以,如果你身上有病痛,是否需要打伏针,还是先听听当地针灸医生的话为好。
3
盛夏发热宜“刮痧”
外感疾病:痧症
:
多发于夏秋季,表现为微热形寒、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胸腹部或胀或痛甚至上吐下泻、神志昏蒙,多起病突然。
:
感冒、伤风等外感而引起的其它内科疾病,如胃肠型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上呼吸道感染等。
:
根据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与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并确定治疗部位,尽量暴露,用毛巾擦洗干净、也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以防感染。
一般右手持拿刮痧工具,灵活利用腕力、臂力,切忌生硬用蛮力,硬质刮具的钝缘与皮肤之间角度以45度为宜,切不可成推、削之势。
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以能耐受为度.刮拭面尽量拉长。
刮痧时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以皮下出现微紫红或紫黑色痧点、斑块即可应刮完一处之后,再刮另一处;不要无序地东刮一下,西刮一下
作为疾病的治疗,一般都要蘸取刮痧油,一边刮拭,一边蘸油。初次刮痧,不可一味强求出痧。(小编刚开始培训刮痧的时候,小伙伴强行要给我刮出痧来的疼痛能让我记一辈子,哭唧唧)
保健刮痧和头部刮治,可不用刮痧润滑油,亦可隔衣刮拭,以自己能耐受为度。
任何病症,宜先刮拭颈项部,再刮其它患处。一般原则是先刮头颈部、背部,再刮胸腹部,最后刮四肢和关节部位应按其结构,采用点揉或挤压手法
不同部位选择适当的工具。如刮取头、额、肘、腕、膝、踝及小儿皮肤时,可用棉纱线或头发团等刮擦之。腹部柔软处,还可用食盐以手擦之。(
刮拭方向,一般原则是由上而下、由内而外,顺序刮拭。头部、背部、上下肢由上下;面部、胸部由内而外;腹部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均可
刮完后,擦干水渍、油渍,穿好衣服,休息一会儿,再适当饮用一些姜汁糖水或白水,会感到异常轻松和舒畅。一般刮拭后,2-3天内刮处会有疼痛感,此属正常反应
:
刮痧可以刺激皮肤,使皮肤里的毛细血管扩张,促使淤在人体内的暑、寒、湿气得到散发。
:
刮痧后喝点温水。
别吹空调别受风。
刮后一天别洗澡。
刮痧间隔一星期(不可天天刮)
不能急躁动怒,忧思沉郁,禁食生冷、油腻食物
有出血倾向(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传染性皮肤病
年老体弱、空腹、怀孕妇女的腹部、面部
雀氏纸尿裤的广告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今天我们的口号是,夏季养生: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END
你的分享,很暖很重要
中医小课堂上线拉
免费试听
25堂课
感冒、胃病、肥胖、便秘、
体虚、妇科、儿科
通通搞定
点击“阅读原文”
赶快一起学中医
12
推荐阅读
1、《年度最扎心视频刷爆朋友圈:如果生命到此为止,你是否没有任何遗憾?》
2、《一通电话,我差点失去了10年的闺蜜》
3、《孩子鼻炎、打呼、注意力不集中,小心腺样体肥大!》
4、《其实高血压不是病!》
5、《打鼾睡得香?可能会致命!!》
6、《几十万治不好的流感,她只花了块2》
7、《中医博士分享20年秘传配方
难言之隐,一招解决》
8、《你为啥比别人老得快?》
9、《你补的不是维生素,而是毒!》
10、《我为什么要放弃11年工作经验学中医》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通知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