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人为什么会患面瘫呢?
1、中枢性面神经炎
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
2、周围性面神经炎
①感染性病变,多由病毒引起
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
③自身免疫反应
④肿瘤
⑤神经源性
⑥创伤性
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⑨血管机能不全
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艾灸治面瘫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认为,人体若正气不足,贪凉受风则会致虚邪贼风乘虚而入,使面部气血痹阻,脉络失养,面神经缺血而麻痹致瘫。
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因此、灸法用于血液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时,效果甚为显著。
艾灸治疗面瘫通常会用到哪些穴位?
定位:在前额部,瞳孔正上方,眉上约1厘米
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夜盲,眶上神经痛,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目痛,眼睑下垂,面瘫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在鼻唇沟中
功效: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主治: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面痛,唇肿,面部如蚁走感,丹毒,荨麻疹等
定位:在面部,瞳孔之下,平行嘴角的位置,大概相当于嘴角外侧0.5~1厘米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瞤动
定位:在耳朵下方,简便的取穴方法是,做咀嚼的动作,同时用手去摸腮帮,那块隆起的肌肉就是颊车
功效:祛风清热,开关通络
主治: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
定位:在前额两侧,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拇指一横指距离的凹陷处
功效: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定位:外眼角直下,颧骨下边缘的凹陷处
功效:祛风消肿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齿痛、三叉神经痛等局部病证
艾灸时应该如何操作,采用什么手法?
艾灸可以分为许多种类,每种都有不同的施灸方法,现在为您介绍比较常用且适合在家中使用的两种方法。
1、艾条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艾灸时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2、艾炷灸
①取适量艾绒搓成若干绿豆大的球状艾柱
②于面瘫一侧的面部取穴,在每个穴位上涂抹一层薄薄的万花油
③在每一处涂了油的地方放一个艾柱
④用卫生香点燃艾柱,待患者感到灼热时,迅速将艾柱用洁净的棉签夹取下来,投入水中熄灭
⑤每处穴位艾灸三次(即燃烧三个艾柱)
⑥灸完再次在穴位涂抹万花油并用棉签擦拭
艾灸选在什么时间最好?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中医认为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艾灸有哪些注意事项?
1、艾灸的禁忌
①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②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③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2、特别要注意
①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浸入水中,以利于熄灭
②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③注意施灸的时间: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④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施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⑤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⑥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解决面瘫问题的时候,中医大夫通常会还会将艾灸配合以针刺和火罐进行治疗,这三者相配合,能使疗效更加显著,加快病情的好转。
长期更新保健“干货”
为您的健康加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