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名解释
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是发生在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是面神经受损而导致面部肌肉活动障碍。根据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这里介绍临床上常见的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它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由于骨性面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通过,因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引起局部神经的营养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神经受压而出现面肌瘫痪。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面瘫主要是因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风寒、风热)侵及面部的经络,而使面部经络的气血痹阻、经筋失约,而导致的一侧的面肌瘫痪。古书上称为口痹、口眼歪斜等。
三、临床表现
面瘫起病突然,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鼓腮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在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
少数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四、转归预后
周围性面瘫的预后与耳神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由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而由病毒导致的面瘫(如亨特式面瘫)预后较差。
五、预防调护
1、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注意面部,颈部的保暖,必要时应戴口罩、眼罩;
2、忌生冷,辛辣刺激类食物,忌烟酒;
3、预防用眼疲劳,少看电视、手机、电脑等高亮度屏幕类电子产品;
4、注意眼睛,口腔及面部卫生等。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
六、诊疗方法
临床上治疗面瘫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
针灸治疗针对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等不同证型,取相应穴位,分型施治。
中药内服根据病因,辨证使用祛风散寒通络、疏风清热通络和补益气血的方法。
拔罐治疗面瘫中医多考虑是感受风邪,阻滞经络,邪气积聚所致,因此在针刺过后,辅以火罐疗法,能够行气活血、祛风通络、消肿止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红外线治疗红外线属于理疗范畴,将针灸与理疗有效结合,能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尤其针对风寒阻络型面瘫,在留针的同时配合患侧面部照射,局部高温,可致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到活血通络,驱邪扶正的目的。
神经肌电刺激疗法简称NMES,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
超短波治疗因周围性面瘫由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用超短波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水肿、炎症快速消退,减轻神经受压影响。
康复训练及手法治疗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做面部肌肉的肌力训练、表情肌训练,做睁眼、皱眉、吸吮、咧嘴唇、开口笑、提嘴角、吹口哨、做鬼脸等动作,尽快恢复面部肌肉功能。
来源: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