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伏(7月21日-8月9日)后
天气更加炎热、出汗会更多
人体全身毛孔处于开放状态
若此时将空调温度开得很低
或洗个冷水脸或长时间直吹电扇
部分人群的面部周围神经血管
受到冷刺激后容易引起痉挛
出现血循环障碍
就会导致周围性面瘫
什么是周围性面瘫
俗称的面瘫,中医称“卒口僻”、“口眼歪斜”,西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亨特综合征等属于此范畴,是由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有哪些症状◆病侧面部麻木感,额纹消失,皱眉蹙额困难;
◆眼裂扩大,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常有泪液积滞或溢出;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说话、笑或露齿时偏向健康侧,进食时液体易从口角外流,食物残渣易滞留于齿颊之间;
◆病初多有耳周疼痛、或伴头痛头晕,可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听力过敏、听力下降等。
◆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后遗症期可能出现大小眼、面肌联带运动、鳄鱼泪综合征、面肌纤维性痉挛等后遗症。
导致周围性面瘫的原因有哪些引起面瘫的原因有很多,多数病人有受凉或病毒感染病史。中医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则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
如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一旦发现症状以后应及早就诊治疗,以免贻误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营养神经药物、抗病毒药物、中药等口服药以外,医院治未病中心根据大量的面瘫病例总结发现,早期针灸干预,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根据不同患者所处的发病时期,制定了分期治疗方案:
初期,亦称“发病期”(发病的第1-7天),此期症状有加重趋势,乃脉络空虚,风邪初入,正邪交争,治以祛风散寒通络为主,采用浅针刺+艾灸方案;中期,亦称“治疗期”(发病第8-14天),此期症状逐渐稳定,乃外邪入里,络阻导致气血瘀滞,故治当活血通络,采用电针+梅花针+拔罐方案;后期,又称“恢复期”(发病第15天-1个月),此后症状逐渐恢复,以益气养血为主,采用电针+埋针+推拿方案;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后)调理气血为主,采用针刺+推拿方案。预后情况本病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2~4周后开始恢复,3~4个月内痊愈。约85%患者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其恢复情况根据患者治疗时机、病情轻重、身体状况等不同有所区别。
面瘫患者日常护理◆恢复期可加强面肌的主动和被动运动,练习瘫痪侧的面肌随意运动,如每日训练(耸鼻、努嘴、示齿、大张口、抬眉、闭眼、鼓气)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
◆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休息;
◆眼睑不能完全闭合时,可以带眼罩防护,使用滴眼液或眼药膏防止眼部干燥、预防感染、保护角膜;
◆由于面部肌肉麻痹导致咀嚼不便、进食减少时,注意营养,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多饮水;
◆进食后应该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内滞留的食物;
◆避免辛辣、发物等刺激性食物。
如何预防面瘫◆远离风寒。空调、风扇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勿用冷水洗脸,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该多加注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生活作息规律,少看电脑、手机、电视,尽量不熬夜,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及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三伏天养生要点起居宜忌:
切勿过度贪凉。勿光膀子睡觉,气温升高到28-30℃时,人体皮肤水分蒸发会加快,并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当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人就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如果此时光着膀子,皮肤吸收的热量会更多,而皮肤排出的汗水也会迅速流失掉,起不到通过汗液蒸发散热的作用。所以,男士们在夏日里睡觉最好穿上睡衣,使衣服与皮肤之间存在着微薄的空气层,而空气层的温度总是低于外界的温度,这样就可达到防暑降温的效果。睡觉时腹部保暖,避免因受凉发生腹痛、腹泻。
精神调摄:
睡好子午觉,坚持“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中医养生学认为,日寝夜寐,一昼夜间寐分为二,每日时至午后,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后,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阴阳并养,则最有利于神健体康。午睡时间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除此之外,在炎热的夏季,沉思冥想也是一种很好的静养保健方法。经常沉思冥想可以消除疲劳,有益于左右脑平衡使用,给人的机体健康“充电”。
运动休闲:
晨练不宜过早,可选择傍晚时锻炼。早晨太阳出来之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难以呼吸到新鲜氧气。此外,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在早晨的血液黏度比较大,流动不畅,再加上天热,身体内的水分蒸发较多,过早进行晨练,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知识窗
这样做舒服过伏天喝一碗绿豆汤绿豆汤是解暑名品,推荐用纯净水或矿泉水熬煮,这样汤色不易变红;水开后加绿豆,煮8~10分钟即可倒出清汤饮用;如果想连豆带汤喝,可以把绿豆泡1小时后,再大火加热半小时。
解暑吃点苦苦瓜、苦菊、莴笋、生菜等苦味菜,即可清炒又可凉拌,烹调时加些辣椒、蒜,可以防止寒凉过度。
饮热茶或温水汗液蒸发可带走体表的热量。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由于血管受冷收缩,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而喝热茶能促进汗腺分泌,更能解暑,不过热茶不应超过60℃。
适当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游泳期间要注意多次少量补水。
医院
编辑:小卫妹初审:段雪梅审核:吴寿贵
点击以下名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