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有的人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脸动作不灵活、嘴角漏水,说话时嘴巴歪了。立马很紧张,以为是“中风”,担心自己要偏瘫,其实不然,这正是小编今天要介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面瘫”。
什么是面瘫?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面瘫的分类
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我们平时所担心的因中风而引起的面瘫则属于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主要表现为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麻木,而眼裂以上是正常的。小编后面介绍的呢,主要是周围性面瘫。
为什么会发生面瘫
西医来讲,引起面瘫的原因有感染、特发性面瘫、医源性、创伤性、中毒等。从中医的角度解释就是“外感风寒或风热,致使面部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在中医看来,不论面瘫是因风寒还是风热等外邪侵袭,其根本均为患者自身正气虚弱,脉络空虚而致外邪侵入,气血不能正常运行,面肌失养而诱发。
面瘫怎么治疗
治疗原则?分期治疗
(一)急性期(发病1周内)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主要治疗方法:
1)西医药物治疗:皮质激素、维生素(用以营养神经),以及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
2)针灸治疗
有人认为急性期不宜针灸,在学术界“面瘫治疗中针灸是否可以早期介入”确实存在争议;不过通过他们的临床观察,发现针灸早期介入是没有问题的,针灸可以起到双向调解作用,以减轻面神经水肿。但针刺时应以“少,轻,浅,泻”为特点,也即取穴宜少,手法宜轻,针法以浅刺或点刺,以泻法为主。
3)也可配合中药,艾灸,刺络放血等方法。
(二)恢复期(病后1周到1个月以内)
经过第一阶段治疗,面神经水肿基本消除,但面神经的兴奋性仍没恢复,治疗主要采用兴奋性疗法。本阶段也是面瘫症状改善最快的阶段,但无特效药物,可继续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其他治疗方法:
1)针灸:面部和远端穴位同取,面部使用电针。
2)理疗:中频电疗或低频电疗
3)药物穴位注射
4)闪罐
(三)后遗症期(3个月至半年以上)
经第二阶段的治疗,症状一般都会有明显恢复,但仍有些患者遗留一些症状。此期对重症、顽固性病症可深刺,透穴或电针增加刺激量,并根据后遗症状对症选穴,配合多种疗法,仍有一定恢复作用。
面瘫后如何防护
1.注意保暖
2.坚持锻炼
3.合理膳食
4.休息减压
面瘫后的功能康复锻炼
抬眉训练:可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闭眼训练: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耸鼻训练: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示齿训练: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努嘴训练: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鼓腮训练: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通过小编今天的介绍,大家是否对面瘫有了全新的认识了呢?如果发现自己出现面瘫症状的,要及时治疗哟~
医院康复理疗科诊疗范围:
1、脑卒中和颅脑外伤后偏瘫、失语、认知等功能障碍的康复;
2、脊髓损伤后截瘫功能障碍康复;
3、周围神经病损,如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臂丛神经损伤等康复;
4、颈椎病、腰椎间盘疾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等急慢性损伤的综合治疗。
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就诊!
便民服务台
刘红医师
谈建峰医师
何宝成医师
吴婷护士长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感谢您关医院官方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土方是什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