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
一、临床资料
1.1资料
选择从发病后至7天之内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未经溶栓及其它手段治疗的病人,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2.1岁。
1.2方法
A组治疗组30例,三氧治疗5-10次,隔2日一次,加0.9%生理盐水ml+血塞通10ml,0.9%生理盐水ml+胞二磷胆碱0.75克,一日一次静点,15—27天为一个疗程,B组对照组:30例,0.9%生理盐水ml+血塞通10ml,0.9%生理盐水ml+胞二磷胆碱0.75克,高氧液ml,一日一次静点,15—27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常规口服蝮蛇抗栓丸,一次口服4.8克,一日3次,产地本院制剂室,口服阿司匹林,一周内发病者,每日毫克,一周后发病者,每日毫克。
1.3评分
分别对脑梗死病人肩关节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面瘫,语言能力,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所定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为治愈、进步、无变化或变化,其中治愈为病残程度0级,评分减少90%以上,进步为评分减少8—20分,无变化为评分减少或增多不足8分。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两组间的比较。
二、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疗效的比较
通过对表1进行X2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率提高。
2.2治疗前后经常规及血脂分析的比较
通过对表2进行t检验,治疗前后血常规(WBC、RBC、Hb、PCT),两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A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1),而B组无显著变化(P0.05)。
(数据略)
三、讨论
3.1三氧的制备
以医用氧气为原料,在非玻璃放电技术下产生三氧。德国三氧治疗系统,所制备的三氧浓度,可选择范围在0-60μg/ml之间,这是其它种类的三氧设备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设备内的三氧分析仪可随时调整三氧浓度,使其保持在一个稳定数值处,保证了治疗的精确性。
3.2三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理。
(1)三氧在进入人体后与不饱和脂肪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复合物,它是调节激活细胞膜的机能的一部分,也是调节血粘和所有体内细胞能量生产的必要物质,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2)三氧可以氧化粘膜在血管内壁上的脂类成分,使其被血液带走,从而降低血脂。
(3)三氧可以改变血小板的功能,促进血栓的解体,减少或去除血液中红细胞的凝聚,恢复其弹性和功能结构,使其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增加对氧的吸收。
(4)三氧可以降低局部组织氧合血红蛋白的结合速度有利于氧从血液中向组织的释放,加速克雷伯氏循环,提高ATP的产生量。
(5)三氧可以激活谷胱甘肽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延缓泡沫细胞的产生,降低血液粘性,促进血液循环。
(6)三氧可以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局部组织供氧,同时还可以恢复细胞功能,增强细胞的氧代谢功能。
综上所述,从临床疗效看,三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同时降低血脂。
德国赫美斯三氧治疗仪为德国原装产品,性能可靠,品质精良,技术在同行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制造商德国赫美斯公司在同行业信誉卓越,通过了ISO、DIN、CE等多项认证。
高标准
1.以世界标准设计、生产、检验产品,使产品具有高技术、易操作,可信赖等特点。
2.中国第一台通过国家新电气安全标准检测的同类进口产品。
3.中国第一台符合大自血疗法国家规范的同类产品。输出三氧最高浓度控制在绝对安全范围内。
4.世界上唯一通过N2O检测的同类产品。N2O是公认的有害物质,与血液相混合的三氧、氧气混合气体中严格禁止此物质的存在。
安全性高
德国赫美斯医用三氧治疗仪不仅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Ⅲ类进口医疗设备的严格检测,而且按照国家药监局对大自血疗法的规范要求,将最高三氧输出浓度控制在60μg/ml以下。
国际医疗界公认的三氧安全剂量为80μg/ml,但不同人群有10-20μg/ml的耐受差异,故当三氧浓度高于60μg/ml时,大自血疗法可能引起红细胞溶血破裂。三氧浓度0-60μg/ml不仅满足所有治疗方法的要求,而且是最安全的范围。
治疗方向
1.急性脑中风及脑中风康复期治疗
2.脑外科术后及脑外伤脑水肿治疗
3.心血管疾病治疗
4.病毒性肝炎及药物性肝炎治疗
5.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
6.疼痛领域治疗
7.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
8.烧烫伤治疗
9.肿瘤支持疗法
10.其他方向:亚健康人群、溃疡性结肠炎、宫颈糜烂、荨麻疹免疫系统疾病、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