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八月第六期
中风篇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
1
原因
临床上中风是要看中经中络还是中脏腑,那么中经络,小,引起的是有形的变化,大,引起肢体的各种不能协调。临床中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并且还会产生中风的后遗症以及中风象。出现了脑梗、脑溢血、脑血栓、脑出血等等。这些出现中风后遗症还是比较多的。那么在临床上来讲,我们首先不去判断他到底属于内风还是外风。有的人有高血压,有的人没有高血压,有的人血脂正常,有的人血脂不正常等等。从这个方面找规律是比较难寻找的,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你让他伸出舌头来,舌头是歪的,就是不正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看一下,在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实质是从压力大的方向吹向了压力小的方向,就形成了风。在我们人身上也是这样的。我们一侧通一侧不通,不通的一侧压力大,通的一侧压力就小,所以舌头是歪向健侧。我们再来看中风以后的一个表现。主要表现就是半边身子不灵活,或者是半边身子不能动,或者是语言不好。我们从而知道,它形成了一个类似红旗的标志,从而证明我们身体的一侧通一侧不通,就如同红旗,如果有风的话旗帜会吹往风吹过来的这个方向。所以当这个气血不能升上来的时候,那么他头有“不用”的症状。随着就是他的半边身子不灵活或者这个人突然就晕倒了。这一类的人血压不一定高,血脂不一定稠。但他会有整个的脸色苍白,舌淡无血色,血压低,昏昏沉沉等等这些表现。所以我们临床治疗这一类作风的话,我们要用黄芪类方,如升陷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等,临床上黄芪的量也是极为重要,轻则三十克,重则可以用到一百二十克。2
治疗
不通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阴经不升,原因可能为阳气气血的不足,具体表现是头晕,记忆力下降,小脑萎缩,脑梗,气血不足等等,治疗方法要围绕将气机升上去为主,可在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附子干姜炙甘草,脾胃不好可加健脾之药,可重用黄芪至一百二十克。另一种情况呢为不降,具体表现为,出汗少,头疼,面红,血压高,暴躁,半身不适,头不清醒等,其原因可能为脑出血后遗症,或者是突然昏倒后不小心伤及颈椎造成颈动脉的问题,其病发时可能导致小便异常。治疗方法要围绕打开毛孔,临床常用小续命汤,运用方中的麻黄打开毛孔产生眩瞑反应使之降下来,主要是针对平时不易出汗人群,若为不降,可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温经汤等。临床针灸时应按照阴升阳降之理顺经络而刺,不升可针肾经,心经,肝经,脾经。肺经,心包经,不降可针膀胱经,胃经,胆经同时要辨清病位。针灸后可用熨疗做一个进一步的治疗,大约三天就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变。面瘫也是一种轻微的中风现象,可以先挑破其咬合线,再作熨疗将其治愈。在平时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的面瘫我们也要足够的重视,千万不要因小积大,从而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更严重的影响!01
往期回顾
END
典启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