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南大脑科"↑免费订阅
导读:说到面部疾病,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面瘫,当然门诊中也经常遇到患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说自己得了面瘫,其实在面部神经性疾病中不仅有面瘫、还有面肌痉挛等疾病。很多人就是因为不了解,不能正确区分两种疾病。
专家表示,面瘫与面肌痉挛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能一概而论!
下面详细解释这两者的不同——
定义不同:面瘫定义:面瘫,又称Bell氏面瘫或Bell氏麻痹,是指不能确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特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特发性面瘫多单侧发病,个别为双侧发生。
面肌痉挛定义:面肌痉挛,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面部抽搐大多为单侧症状,极少数(不到1%)为双侧先后发作。
临床表现不同:面瘫临床表现:1、面瘫特点:患侧全部面肌瘫痪,眼睑不能充分闭合。闭嘴时颊肌松弛,口角下垂。抬眉时额横纹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外溢。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由于颊肌麻痹,咀嚼时食物贮留于颊部与牙龈间。
2、其他伴发症状:①贝尔氏征:闭眼时麻痹侧眼球上窜,角膜下方露出巩膜;②眼球征:患侧眼球上移;③颈阔肌征:病人用力前屈,检查者抵额,健侧颈阔肌收缩,患侧不动;④听觉过敏:由于镫骨肌麻痹,鼓膜张肌紧张,微小声音产生强震动,产生过听;⑤泪腺分泌障碍:患侧减少;⑥唾液分液障碍:患侧下颌腺分泌减少。
3、发病时间:多见于青壮年患者。
面肌痉挛临床表现:1、抽搐特点:开始发病多起于上、下眼睑,逐渐缓慢向面颊扩展至一侧面部所有肌肉,重者可累及颈部肌肉。
2、抽搐时间:抽搐发作阵发性的,间歇期随症状加重而逐渐缩短。患者自己不能控制抽搐,经常在紧张、劳累、遇见陌生人、在公共场所露面时发作明显。入睡后抽搐多停止,但也有入睡后因抽搐而醒者。
3、发病时间:大多起病超过40岁,但仍有少量年轻患者。
治疗不同:面瘫的治疗
1、抗病毒治疗:根据患者情况,症状较重预后不良的新发病患者72小时内抗病毒联合激素一起使用。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连用7天。
2、激素治疗:尽早足量使用激素治疗,可使用强的松,连用7天后逐天减量。
3、神经组织再生修复治疗配合营养神经药物等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已普遍被患者接受。
面肌痉挛的治疗
1、药物治疗:①抗癫痫类药物: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及苯妥英钠等;②B族维生素:甲钴胺及谷维素。仅能缓解抽搐的症状,但不能完全控制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口服药物剂量不断增大,并出现眩晕、迷糊等并发症。
2、针灸或肉毒毒素:维持时间大约3个月,一般不超过半年。严重者可造成面瘫。
3、显微血管减压术(MVD):通过显微技术将位于脑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其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解除血管的压迫,治疗疾病的术式。是唯一针对病因,可根治疾病的治疗方式。
温馨提示:不管是面瘫亦或是面肌痉挛都是不可忽视的疾病,不仅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更是折磨着患者的心灵,其实这两种疾病并没有那么可怕,经过针对性治疗大多患者可以恢复健康,大家应有科学认识!
本文指导专家:
陈鸿耀:副主任医师,中国功能神经科学会会员、中国疼痛协会专家会诊中心成员、上海三叉神经痛防治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爱心健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