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俗称“吊线风”,多因为风寒侵袭患侧使面肌瘫痪,产生口眼㖞斜等一系列症状,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多数预后良好,也有治疗不及时导致面肌萎缩、口歪、眼睑闭合不全等。中医本病称为“面瘫”。
本病发病突然,多在睡眠中感受风邪,或晨起后发现口角歪斜,向左歪病在右侧;向右歪病在左侧。病侧眼睑不能闭合,额头皱纹消失,鼓腮时漏气,口角下垂;多数发病前后耳后、耳下、乳突区有痛感,个别外耳道发生疱疹等症状。
案1
张某,女,60岁,年12月初诊。
在6日傍晚感觉面部有冷风,面肌有紧张感,第二日清晨发现口面向左歪斜,右眼闭合不全,漱口时流口水。医院,因该患血压偏高(/mmHg),院方疑为脑中风先兆,先做了CT,排除了脑血管病变,其后又做了核磁共振,天天输液、针灸,半月过去,口歪眼斜依旧,随后要求出院,求中医治疗。查患者体丰,面色红润,脉沉弦,阴虚阳亢,血压虽高,但并非风中脏腑,只是风寒束表,面肌神经麻痹松弛而致。当天午后在该患的右侧太阳、下关、颊车,同时用发泡膏药,4小时后除掉,睡前在上述穴位起泡,用消毒针刺破出水若干,用消毒棉蘸0.1%的新洁尔灭消毒液涂擦,2天后结痂,大约1周后痂去而复原,只发泡1次口已扶正,只是眼睛闭合差些。隔1周后,仅外敷太阳穴后再次发泡,该患完全恢复。期间除降压药外一律停服。
案2
年4月诊。
一老者年过70,在年春节过后发生面瘫,因距离门诊较近,医院做检查,血压不高,身体不错,4月6日晚突发面瘫,向左歪斜,女儿要求先行中医治疗,我只开了7剂草药,方药如下:制南星10g,白附子10g,白芷10g,川芎20g,防风10g,大贝母15g,羌活10g,全蝎5g,僵蚕15g,蜈蚣2条,地龙20g,甘草15g。随即在太阳、下关、地仓分别贴穴发泡1次。第二日已经完全扶正,患者大喜。
案3
姜某,男,77岁。年5月6日诊。
春节时发生面瘫,医院曾治疗2个月,针刺1个月,始终未愈。来诊时口面右歪,左眼闭不上,老人不报有治好的希望,只因嘴歪喝水、吃饭感到不便,儿子十分孝顺,要求为老父进一步治疗。当日只开了3剂中药:全蝎5g,蜈蚣2条,白芷15g,川羌活10g,川芎10g,防风10g,制南星15g,夏枯草20g,僵蚕15g,制半夏15g,地龙15g,甘草15g。每剂用2天,每日2次,每次ml。随后在下关、地仓、太阳三穴敷贴发泡,嘱4小时除去药物,吸干渗出液,1周后又贴过1次,2次发泡,6剂草药,高龄面瘫虽然时过数月也照样全愈。
体会
笔者在临床中曾治过数百例面瘫患者,治愈率不低于80%,有些是直接求中医治疗,若早期治疗不用西药在三天内即可恢复,重者也不过2~3周,最快的发泡疗法有些在4~6小时内恢复原貌。多数患者先行针刺,笔者认为针刺治面瘫7~10天无效者,应改用穴位外敷或发泡法1周可愈。
面瘫的外敷穴位发泡法是中医一绝,轻者只发太阳穴即可扶正,针刺虽然穴位多,但力度不足,十次针刺不如发泡一次,因为穴敷的作用一次相当于十几根针的效果,发泡后寒邪随组织液外泄,松弛的神经立即恢复。
附1发泡方法
最常用者是巴豆,也有用斑蝥、皂角、白芥子等,其中巴豆效果最优。巴豆性大热,归肺经,虽有大毒,但外敷还是安全的!巴豆善泻下冷积、逐水消肿、祛痰利咽。面瘫发泡也可以用巴豆仁和斑蝥虫按1︰1混合捣细,用生姜汁调和外用即可。每周只敷贴穴位1次,每次4小时左右,轻者1周,重者不过2周,治愈率达80%,这一疗效现代医学是望尘莫及的!贴敷发泡治面瘫没有任何副作用,不会烫坏皮肤,因为只是外表皮肤,绝不会遗留瘢痕,但儿童及年轻妇女最好采用非发泡的外敷方法。
附2非发泡、穴位外敷法
1.蓖麻子仁30g,淡全蝎6g,蜈蚣5条,细辛3g,马钱子粉6g,白芷6g,冰片1g。除蓖麻子仁外,余者烘干磨细粉,先将蓖麻仁捣烂成泥,再与上述药粉剂搅匀即可。每次1g左右。主穴:下关、太阳、地仓,每24小时换药1次。
2.马钱子粉10g,白芷粉6g,细辛粉1g,冰片0.5g,混合研细。先在小份伤湿膏或医用胶布中心约3分硬币大小涂上清凉油,再将上述药粉撒少许,贴在太阳、下关等穴位上,24小时换药1次。
非发泡法适宜儿童及青年女性。
?版权声明:
1、文源:本文摘自《常见病中医效方》作者:陈胜威,编校/杨来。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鐧芥鐤梾鐩栧崥澹櫧鐧滈閬洊娑叉槸涓嶆槸娌荤櫧鐧滈鐨勮嵂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