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被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
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
针灸师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
运用捻转、提插等针刺手法治疗疾病。
传承数千年至今的中医针灸,
一直是治病救人的医疗技术,
已经流传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影响世界的文化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有许多针灸名医,
第一男针灸家是大名鼎鼎的医祖扁鹊,
第一女针灸家是神医葛洪的老婆鲍姑,
在我们承德也有一位针灸名医,
治愈了数以万计的患者,她就是陈建华。
承德名医
从业30年,以中医针灸为上万患者带来福音
杏林勤耕三十年,
陈建华三根银针妙手回春
吐曹君
8月17日,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咱承德一“巾帼”陈建华载誉而归,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敬慕之余,你可能要问,陈建华是何许人也?——农工党承德市委委员、七支部主任,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河北省针灸学会会员,承德市针灸学会副会长,承德市心理学会理事。年河北中医学院毕业,医院工作。今年52岁的她从事针灸工作已30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年度被中国农工党河北省委授予“优秀党员”称号。医院师从石学敏院士等学习,并参与出版《食物中毒诊断治疗学》,《临床常见中草药中毒的诊断与救治》等数部著作,在全国各种医疗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完成多项科研成果,并全部获奖。
早八点多钟,与陈建华大夫电话联系去采访,她迟疑了片刻说,上午病人多很忙,恐怕……我说正好拍几张给患者治疗的照片,抽空再和你聊一会儿。其实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深入一线采访,抓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在办公室一本正经的访谈强多了。
医院十三楼的针灸科病房,见到了忙得不亦乐乎的陈大夫,诊疗科里门庭若市,旁边还等着几个患者。赶紧叫小编仇奇进去抓拍,我则等在门外,走廊里不断有患者打听陈大夫。这时一个大约八十多岁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被人推过来,嘴里含糊不清反复的念叨着“陈大夫……给我找陈大夫……”还没采访,我已感受到了她在患者中很好的口碑和很高的信誉度。
忙过了一阵儿,她终于挤出了一点儿时间,我这个门外汉,和她谈起了这根儿古老而又神奇的银针。
谈到她所钟爱的针灸医学,陈建华告诉我们,针灸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古老的针灸医学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目前,已有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陈建华说,针灸医学所适应的人群非常广泛,包括病种,内外妇儿、皮肤、耳鼻喉科,各个科,都可以进入针灸治疗。医院针灸科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我们不断地发展、努力、创新、提高,把针灸医疗技术做大做强,疗效显著提升,使前来就医的人数不断增加。目前来我院治疗的患者,医院疗效不佳,没什么办法了,才选择到我们这儿针灸治疗,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大部分患者痊愈,效果不错,患者也很满意。比如说面瘫型的患者,我们的治愈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现在我们针灸科在承德八县三区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远的像辽宁凌源、内蒙赤峰的患者也慕名而来。前些日子,一位青海人来承德走亲戚,突然面瘫了,赶紧到我们针灸科就医,经过十几天一个疗程的针灸,彻底治愈回家了。还有一个武汉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来承德旅游,突发痛风症,脚肿的都走不了道,穿不上鞋了,老医院针灸科,我给她治疗了三天,肿消了,脚也不痛了。老太太千恩万谢的对我说:“陈大夫,有时间一定去武汉,我给你当导游,带你好好玩一玩儿。”内蒙的一个小孩儿下生后就得了癫痫,父母带着孩子千里迢迢来到我们科寻求治疗,我们没有辜负家长的期盼,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将患儿治愈,父母带着孩子欢天喜地的回家了;还有的承德人在广州工作,得了这类病都跑回承德我们这儿治疗,这也是口碑相传的作用吧。
陈建华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及一些疑难杂症具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对周围性面瘫,采取急性期针刺干预,成为承德市治疗面瘫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对顽固性失眠,带状疱疹、腰腿痛、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均具有独特的治疗措施。她治愈的患者无数,各类疑难患者多是慕名而来,并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她带领的针灸科队伍,年度被河北省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自年至今,她每年均被评为单位工作先进个人,针灸科年、年连续被评为优秀科室。
陈建华三十年如一日,披星戴月,风雨无阻,任劳任怨,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热心为患者服务,对临床技术精益求精,并亲自负责带教学生,尽心尽力培养下一代中医人,使其薪火相传,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她多次积极组织农工党支部党员进行下乡扶贫诊疗活动,为群众免费看诊、开方、指导饮食用药等,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为方便患者,每到中午,经常是自己随便对付一口,马上投入工作中。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她的健康状况愈下,虽身体瘦弱,却精神矍铄,工作热情依旧很高,面对患者关切的问候,她总是不置可否,以笑作答。
她深深的知道,医生获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包装,而是靠过硬的诊疗技术、良好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只要具备这些,通过病人口口相传,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
她深深的知道,做老百姓的好医生,良好的诊疗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分不开的。业内人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
在30几年的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医生的灵魂。医院面向的是人民大众,医生面对的是弱势群体,对于困难患者,陈建华和同事们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拟定最节省的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负担。
在30几年的行医生涯中,她治愈患者无数。如患者刘某,得了抑郁症,整日情绪低落,一副病泱泱的状态,加之经济拮据,吃低保,多年来未能有效治疗,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甚至有轻生的念头。陈建华了解患者情况后,自己掏钱买药,并号召全科捐钱,为刘某治病,经过半年的针药治疗,心理疏导,患者病情显著改善,焕发生机,重拾生活希望。女患者王某,风湿至骨关节变形疼痛,生活不能自理,医院就诊,收效甚微,对人生几度绝望,后慕名来诊。陈建华通过针刺,艾灸,放血拔罐等方法治疗,患者半年后可以生活自理,一年后可以做简单家务,让重获新生的女患者喜极而泣。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从步入“白衣天使”行列的那一刻起,陈建华就深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重大使命。作为一名针灸科医生,每天面对若干张被疾病折磨的痛苦面孔,听到的是呻吟,见到的是焦躁,感到的是烦恼,也许职业的特殊性,会使我们中的部分人淡漠了同情心;但是,从医以来,她时刻牢记着职业赋予她的使命,始终把患者置于首位,学会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一直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设想去指导自己的言行,并且不论职位高低,不管贫富贵贱,尊重每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权益和渴望,以真诚的微笑减轻病人的顾虑,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以完美解答和精湛医术卸掉对方心理和生理上的包袱,直到轻轻松松的回家。如此,医院针灸医院的诊治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为造福于当地百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陈建华,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从事着平凡的针灸科专业,数十年的从医生活,无惊人的壮举,也无耀眼的光环,唯有一份执着的追求,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行医。
三根神针针穴疗经一双妙手手到病除摄影:乐未央
编辑:乐未央
注:我们尊重作者原创,以上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
往期精彩
砂锅、锅贴、春饼、熏鸡……承德这些美食总让你惦记着
承德出了个超级组合,这首歌儿唱的太好听了!
一段小视频,看哭了所有承德人!
别再说今年秋短,吉久利为你留住秋天
太厉害啦!下板城入选全国千强镇,承德唯一
逆天了!承德人竟把石头织成布!做出了服装!!!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