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此去无多路,眼前有景道不得。
正文约字,详谈4个问题。
自媒体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尽量短,长了没有人看。最近几年流行短文吐槽编段子,严肃的批评已逐渐淡出大众的视线,我想逆天行事,有些长期形成的问题一言难尽。对于有相应需求的读者而言,有一千万人不算多,有一个人也不算少。
其中重点谈到的《上位》在我的原创经历里算一个很重要的教材,它让我看到比起那些令我自愧不如的做优质艺术片的朋友,我还有望拍下去。通过分析烂片,也能明白哪些是禁区,加深印象,我觉得这比审美要实际。
所谓“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在我这基本无效,对于那些使我们怀疑人生的创作者(只针对创作者,不是冠希与志玲),我的作风是迎头直上。我相信通往愚蠢的路,是这些为了上位而下贱的作者铺就的,他们身后拖着一打被感染的摇摇晃晃的榆木脑袋。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我认为更好的方式是,抬头挺胸,站在山巅把反对观点喊出来,如果跳下去能砸死对方,我会毫不犹豫的。念在那些抛亲弃故搞艺术的先驱的份上,你不觉得这样好得多吗?
先做个科普:
网络大电影的兴起,基于微电影市场成熟之后,大概在年3月,著名的百度旗下的爱奇艺发起这个名词,且被奇怪的简称为网大,此后网大的出现便如雨后的毒蘑菇。
它有另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噢天呐!我看到了什么,难道这是幻觉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目前以近几年崛起的爱奇艺、乐视等为播出平台,盈利主要靠随片广告与付费点播,多为短期快成品,投入及制作水准要比院线低(以国产院线的整体水准,除了明星阵容,也低不了太多),风险不高。
沿袭微电影的部分市场风向,网大初期以恐怖、青春、悬疑、软色情等题材、内容大多以满足低诉求网民、数字网络电视用户为主。
现期,博取眼球与视频网站搜集用户量是它的第一功能,整体上量大于质——针对中学生加上消磨时间的超市老板,再除以二,就是网大的整体调性(此算法源自《我是猫》迷亭关于平庸的演示)。不排除极少数好的和正在用心策划的。
优酷在微电影兴盛时期做过一些很有价值的大师或知名电影人的微电影(对他们来说是电影短片,“微电影”这一名词常见于商家和想说出某种正式感的入门爱好者之口,等同于长广告),反响很不错,网大目前还在内容探索阶段,不过未来会逐渐加大投资和阵容。
悲观的是,短期之内,尤其在一些影响力不够的新人的灵感期,它还无法摆脱噱头的束缚。
它本可以成为电影爱好者磨炼技能与发挥才华的载体,即便无法成为文艺片的高水准爆发平台(有人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也足以考验作者的商业趣味,但是除非新人以多于港台日韩欧美等文化语境自由的环境几倍的努力进行突破,否则它的大势将一直如此。
同平台内,它还面临创意短视频、网络剧、网络综艺节目、院线电影数字版的竞争,以上四种要按质量排位的话,网大无疑是倒数第一名,但与微电影一样,网络大电影具有电影功能。
电影是什么?这是电影人、影评人、专家学者、资深影迷考虑的范畴,我没有资格做评判。单以电影观众而言,网大是远远满足不了诉求的。
我既不是一个单纯的电影观众,也尚不是成功的影像作者,常在审美与动手之间矛盾,但从我现在的阶段,能频繁看到很多没有底线的情况。
大家都是从我国奇特的文化审美水平熏陶下成长过来的,什么LOW场面都见过,按理早习惯了,可一想到我未来的小孩会接触到这些东西甚至看着这些东西长大,教育成本加倍,我也会感到很他妈的不安。
今天就以影像试验者的角度来吐槽一些原创途中的感受,观照这些普遍现象,聊一聊关于网大或微影的困境,顺便探讨一下走出这种困境的可能性。
一、底线低,动手障碍多;作者无视观众的反馈。
花了很大力气看完《不良女警》,光说这是烂片无法穷尽我的感受:
抓头发,咬拳头,拍桌子,打冷颤,抽闷烟,操空气的妈,坐立不安,叹气嘶喊,和我媳妇闹别扭……
一般情况关掉了事,老板让我一定看完,可能的话做个参考。
所以平时只是看见一坨屎,这次是要吃?!
图:给我一个不咬人的理由?
我以前有过一次比这更复杂的观影感受,也是同一个导演,他与我没有任何交集,却是我三年前的反面教材——可能有人想说不要跟猪比,但只要你在商业题材上融过资,猪是一字排开并且挡在路口的,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国产水平线低到无法察觉。
我并不想提起这位导演,一方面表示我和两年前一样,在拍摄上没有任何起色;另一方面可能会得罪同行。人有时候会敬畏一种身份,名誉,权利,而不是人所带来的创造,但实在是太难受了。委屈著名的管晓杰导演当一下炮灰吧,举这个带刺壳的栗子还挺扎手的。借此我也希望有更多想靠软色情、山寨片等上位的朋友能看到:挣钱不丢人,挣脏钱也常见,我就是很纯洁并且极其诚恳的,发自内心的,抑制不住的鄙视。
有这种鄙视感的人,在人数上我敢保证如果大家同归于尽的话……操,快别逼我说偏激的话了。
所谓反面教材,就是我的个人愿景与其截然相反。
相比而言,我独立锻炼技能的机会,也包括一些影视行业所必备的交际手腕、带队能力想必要比此人逊色不少,所以真不想因此攻击任何一个付出过心血的作者,但奇妙的是,这位无辜的导演所拍摄的内容,曾无形的促成并干掉我来北京刚起步时的一次努力。
把它比作艺术与商业的较量显然自作多情了,这种愿景冲突更像精神领域的环保人士VS大面积污染——大环境糟糕(已然),小个体被动改善(应然)。
具体经过如下:
当时一个原创进展缓慢(《AL》),北漂的室友推荐我看了他的《上位》,除了那种百抓挠肝与看好片对比之后的审美落差,我当时并没有太多感觉,就当是一个针对消遣的观众包括我的发小在内的软色情罢了。
后来陆续有人提起,身边我接触到的原创人士,包括资方也提醒我,这盘屎很香,应该做成这样,大家爱吃屎,你不做你就没机会。
我那会还拿不准这是这位导演的权宜之计还是梦想之舟,总之我悲愤交加,有冲动借此示范一下什么是有逼格的男女接触(《AL》有一场男女主角在公共场合荷尔蒙作祟的戏就是在这种参考下写出来的,视频素材拍的有点LOW,可以戳底部“阅读原文”里的小说样章查看),冲动越想越大,倒贴也要拍。
拖延症短时间被治愈了。
好的参考使人谨慎,敬畏,反面教材则让我产生SB们让开看爷露一手的壮士断腕之情。
现在朋友当中有了认识这个导演的,从商业角度,他们是成功的典型参考,显然还引领了一时风气。而作为一个壮士兼穷B,因为把自己很当回事的尊严,表达欲发泄完,任由当时坑蒙拐骗砸锅卖铁拍完的素材丢在一边,痛苦的挑剔着它们的毛病——胸口碎大石砸到脚了。
也就是说,我还没有成功的项目证明这一套可行,心里还在预演着和这些人撕B的场景:要么你TM就拍毛片,要么你就把猥琐扔一边,拍出有温度的男欢女爱。
图: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三年前我的反应更激烈,恨不得把下贱的《上位》里甩掉的节操从导演菊花里塞回去。这整部片子,女人只有男性视角的兽欲,为了名利攀爬的不择手段,她们无一不是如饥似渴主动去强奸男人的未来主人翁。想来我阅尽无数的日本AV,欧美猛片,港台三级片,包括一些探讨人性极端的类似《感官世界》,《索多玛的天》,从来没有见过让人难受到不举的场面。
这并不是一部色情片,因为没有露点,也没有任何值得移情的人物性格和生活依据,它展现的只有女人的愚蠢,仿佛在导演眼里女人都是妓女,与那些白日梦的转角遇到爱相反,它是转角遇到鸡。
图:连我都看不下去了
这首先给当时沉浸在失恋的阴影而想象力丰富——对伊人即将被未知男生霸占的具体场面的想象,同时想要寻找新的恋爱对象的我造成了10万+的伤害。
有时我认为一百部好电影勉强能给人支起一个精神防护,短暂的忘掉人世间的寒冷,人与人之间难以弥合的龃龉,但一部秀下限的片子可能瞬间瓦解掉人们建立在专制社会犬儒的意识形态底下摇摆不定的自信,因为它更趋近于冷暴力一般的现实,而且更像我们接触到的“领导是猥琐淫魔,帅哥富二代占尽所有优质资源,女人都是势利眼,你的妞你的妹妹你的女儿随时可能被污染”的现实,哪怕这种现实是局部的。
一个健康的文化环境,其文化产品必然是有温度与热诚,或有人性洞察的。如果氛围恶劣,应该通过工具拍出更多不可能的希望才是——刚开始我还以为是我太过于多思,便秘怪马桶,可排除它间接给刚起步的我带来不少债务而迟迟无法开展新项目的个人因素,仔细观察,我发现在看不见的地方,这圈涟漪在荡漾了老板们的春心之后,也切切实实影响了不少和我一样想老实拍个片的原创后来者。
表面上我是低调的,万一自己综合原因搞砸了(还真搞砸了,相对于优秀的而言),不能贻人口实树敌,而且肉体上,我的势力和我同样麻烦缠身的同好们根本打不过他们……
我安慰自己,也许见面发现这个人挺好玩的,除了三观无敌,生活中特别会照顾人的感受,这是有可能的反差。
社会上的交流忌讳以貌取人,以现状定未来,只有不轻易示人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准确的表示一个人的真实水准,考虑到这一点,你再看看代表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某些导演的片子,你很难不把这些人彻底归类为SB。
也许以这样的方式说这些毫无用处,甚至有反效果,可能的话,我还是想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们,注意观众与同行的反馈,拍片子不仅是一己之快,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导演个人短暂的酥爽,可能带来的是对敏感的人而言无尽的折磨。
二、惯性强,项目束缚大;资方受数据的绑架。
有的时候,你的东西兴许问题并不大,需要注意的只是表达形式的问题,但在周转过程中可能完全变成另一个模样,这其中包括一些对创作个体不信任而喜欢研究数据的人;想要民主而接受各种意见的人;一些喜欢简单粗暴投合卖点的宣发,从中各种干涉修改。
另一种可能是,一个公司的调性本来不LOW,但受到盈利需求、财务报表的影响,不得不进行妥协而放弃探索与冒险。
譬如这一次,我们公司上市后多箭齐发,也要做类似的网大,是讲艺校……我还不能透露,初稿成色还不错,可惜按市场口味换编剧后,越弄越像那些流氓软色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剧作投入增大,美妙的理想主义白日梦还在,眼前的本子早已面目全非——总之到后来成了势在必行的一个东西。成本不高,80分钟左右,当时是说月底就要开机,十来天的周期。
这样的配置在网大里很常见,托口味奇特的网友的福,确实从盈利角度十分奏效。而各种迹象都表明了一个事实,有很大一批观众因为没见过好的,一直傻在那边。
我心想,我们老板理解什么是好电影,他理解的!也爱学习,爱学习,嗯!知道心目中好电影的模样,他知道!同时有志逆流而上引领网络市场,对没错——最后这句可能是官方的说法,常常使我在无法确定外界大风气且饔飧不继的时候相信这是很有可能的。
果然,开会调整了周期,说要大改剧本,不能这么LOW。
之前让改了一稿剧情大纲,要求是该装B处别省心,我给改成了未来二十年文化行业尺度放松又猛然缩紧的一段精神不适应引起的悲剧,没有反响,确实扯得有点飞,但不是要提升逼格呢么。
于是打算在开拍前助跑一把,将改过的大纲的具体细节呈现出来,也就是分场,我提出这个建议,老板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并且极有可能做成系列,具体能到哪个层次我不知道,但有一点,他们看起来并不想做太LOW,并不想做太LOW!并不想做太LOW!
所以,最终做成什么样我不确定。总之比体制内的“不能这样”但“不知怎样”的结果好。
收到最新消息是要挪到韩国去拍,剧本在可劲修改,这个片子也许完全是另一个面貌。
我就做最悲观的打算吧,在商言商,真做成野路子市场口味我也无话可说(以我们公司的定位也LOW不到《上位》这种惨绝人寰的地步),毕竟这一套是有效的,但有没有可能好,如何好呢?
和我们老板(也是导演)说的那样,我常有任何的东西只要往类似最好的题材上靠,就能掰回质量的美好想法,比如照着《无耻之徒》的调性来,把表演抠细台词改得有人味一点,没理由会恶心。
“没人看”,“传播不开”,脑海中一个虚构的声音告诉我,这声音可能是老板,也可能是发行。
你可能也和我一样这么担忧过,需要说服这个魔鬼似的声音,找到根据。
我以为全能的方法还是,不管编剧是谁,按其心目中最理想的重改剧本内容,投入感情热情,然后拍出来再想下一步,盈亏丢一边——事实证明,这是无数堪为范例的好片的不二法门。
而在内地,这通常也是最不被认可的一个,哪怕你从内容角度出发不能理解:那么多人通过人家用心做出来的东西获得的成功,来判断市场和票房并挤破头跟风的根据究竟在哪。
“你来,你行你来啊,亏了算你的”,又一个声音。
万一黄了呢?
这算起来是很多同行都遭遇过的困境,一个像死局一样的车轮效应,明明看到有陷阱,又不能指出来;明明发现蓬莱只有一条路,偏偏要绕行。
但不愿改变思路,又想取得不同的结果,本身也是一个荒唐的悲剧。
今天就来具体分析一下,什么是好以及怎么去好?
为了节省老板们的阅读时间,我把各种例证总结成了一句话:
不恶心的就是好;往恶心的反方向拍就会好。
至于怎么不恶心,若贵老板能体会到,他们还会坚持拍下去吗?
如果确实不想干了,你就可以这么说。
想让贵老板知道什么是好,怎么去好,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三、什么是好(审美:以字母A表示),怎样去好(方法:以字母B表示)?
好坏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有一个底线,和一个通识可以遵循,至少能保证不差的。
放眼望去,让那些不怎么钻研电影的老板们知道什么是好容易,知道自己哪里不好挺吃力的,有的知道什么是好,但做起来各种陈旧的个人恶趣味,私欲,情结。电影对他们来说更像一个摆喜酒的容器,把对拍电影的流程,灯光,摄影机,演员当成了电影本身,图一个趴体似的仪式感。
有些就是想找个机会把脑海中的美好意念说出来,强行附以各种漂亮的概念,解读,而枉顾电影实际拍成了哪样。
所以你会看到这种情形,他们在台上鼓吹的,电影里面一处都没有呈现出来。这么说有点残忍,有的可能纯粹是被市场裹挟了。
但并非不能改善。
首先是大前提:主创们是从内容上想用心做好这个片子。
然后是不能省钱的三个地方:编剧,摄影师,后期。导演能收获作品,反倒可以忍一下。
不能省时的地方:搞演员。不是日演员,是排练和引导现在不怎么好找的合格的演员(这一点我们公司的资源还行)。
满足以上三点,再加上一点必要的冒险精神,可以保证片子不会LOW得无法接受。
接下来:
1.A:作为一剧之本,什么是不差的?
合格的剧本,起码有编剧亲身体会过的场景,真情实感,不会被篡改扭曲的渴望,有编剧最恐惧呈现的事件撕给观众看。至少一场其他电影没有的戏或新的呈现方式。节制,观众能进入,有脑补的余地。真情实感是打动观众引起共鸣的东西,与有的编剧自以为是的恶趣味、愿景容易混淆。
烂剧本陈词滥调,毫无可以代入的人类情感,只讲故事,堆砌事件,瞎留悬念,牺牲人物性格塑造来推进情节进展,理想化人物特征,不说人话,不藏拙不留白,台词套路,你来我往。
后浪出版社有一系列很专业的编剧书,看后标准更清晰: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