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
眠
的
痛
苦
困了就睡觉,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一些失眠症患者来说却是难上加难。很多人失眠后主动就诊意识不强,实在不行就靠服用安眠类西药来缓解,长期下来形成了顽固性失眠症,给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带来了很多影响。
医院针灸科对于一些顽固性的失眠症,通过辨证施治,运用针灸治疗来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常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
王女士,今年53岁,入睡困难,就算是睡着了,也很容易醒来。四个月多这样下来,感觉特别疲惫,也曾服安眠药助眠,但效果一般。针灸科医师魏苗苗经过查体,发现王女士舌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不寐,辩证为心脾两虚证,需要健脾养心、镇静安神,为其进行每周3次针灸治疗。
一周后,王女士的入睡困难症状较前就有所改善。两周后,睡眠质量较前提高,整晚都能安睡,白天乏力感也明显减轻。王女士说:“能连续睡着七八个小时太幸福了”。
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睡眠是由心神所属,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的结果,阳气由动转静时,即进入睡眠状态,反之则为清醒状态。当因为多种因素破坏了这种正常的规律转化,就会导致不寐。
魏苗苗医师介绍
失眠症是因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不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求而出现的功能异常综合征。阴阳失和、情志因素都可导致失眠。
辨证取穴、辨证论治是针灸治疗失眠的优势和特色。针灸的过程也是一个脏腑调节的过程,根据失眠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地取配穴位,在恢复人体机能的基础上,全面调节人体脏腑经络,使阴阳平衡,明显改善睡眠。当然治疗失眠关键之一是找准原因,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就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从而缓解失眠状况。
魏苗苗医师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她认为,患者失眠与其学习或者工作压力大、喜欢熬夜、不良的睡眠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极其重要。她建议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睡觉时间尽量固定一个时间,饭后可以进行散步等锻炼,睡前尽量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可用微烫的热水泡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据针灸科副主任俞惠达介绍,医院针灸科一年来,接诊的失眠患者可达余人次,约有80%的患者通过针灸可缓解失眠状况,50%的患者反馈治疗效果相当不错。
医
师
介
绍
俞惠达
针灸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跟师学习川内多位针灸大家。善于运用中西医针刺、艾灸、刺络拔罐、中药内服外熏、正骨、穴位注射,埋线等多种治疗手段治疗颈肩腰腿痛疾患。对神经系统头晕、头痛、面瘫、带状疱疹、周围神经病、中风后遗症、失眠焦虑等治疗有独到见解。对咽炎咳嗽、哮喘的针灸调理有丰富的经验。结合脊柱正骨手法对脊柱源性引起的消化、泌尿、妇科等系统疾病有深入研究。
联系
邬伟刚
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学士学位,从事针灸临床工作17年。擅长运用传统针刺、灸法、穴位注射、微针刀、埋线和浮针等方法综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病、肩关节病、慢性胃炎,女性盆腔炎、肥胖等疾病。《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炎》获得萧山区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
联系
侯转转
女,中医针灸学主治中医师,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浙江省名中医陈华德教授。年-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获得丰富的各科临床经验。擅长运用浮针、颊针治疗颈肩腰腿痛证、关节痛、腱鞘炎等软组织损伤;擅长电针,颊针治疗面瘫、眩晕病,神经性头痛,中风后遗症,坐骨神经痛,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擅长埋线结合自血疗法治疗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痤疮、黄褐斑、带状疱疹等皮肤病。对妇女月经紊乱、痛经、黄褐斑、慢性盆腔炎、产后病、更年期综合征、失眠、干眼症、焦虑症、怕冷、乳腺增生病、经前乳痛乳胀等妇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1项,在美国发表全英文SCI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6篇,并在浙江省及萧山区论文评比中获奖。
联系
魏苗苗
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省中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跟从多位名老中医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中医内科和针灸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传统针刺、电针、腹针、艾灸、穴位埋线、拔罐、耳针、穴位注射等疗法,治疗颈椎病,腰痛病、落枕、网球肘、肩周炎等骨伤科疾病;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等皮肤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对脑血管意外、截瘫、吞咽困难、失眠,焦虑状态等神经系统疾病。
联系
缪世中
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学校针灸专业,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规范化培训2年,师承于萧山针灸老中医师王敏。从事针灸工作10余年,擅长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类颈椎病、骨刺、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肩袖损伤、各类膝关节病、小腿肌痛、腕管综合症、面瘫病、胸椎骨质增生、落枕、急性扭伤等疾病。善于在各种针刺法的基础上融合灸疗和正骨。对失眠、肥胖病、高脂血症、慢性胃炎、哮喘、支气管炎、咽炎、蛇窜疮等内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联系
供稿:针灸科
责编:徐晓清骆巧
审核:楼近阳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